北风吹,雪花落,又是一年冬天到。

进了十一月份没多久,接连几场大雪,天地一片银装素裹。

寒风凛冽、冰天雪地,忙碌了大半年的人们,总算可以安安稳稳的在家猫冬了。

今年公社的收成还算不错,交了公粮和收购定额之后,公社又扣了一部分储备粮,剩下的全都分到了各家各户。

每家光是地瓜就分了不少呢,再加上其他粮食,还有各家小片荒跟自留地的出产,今年口粮终于够吃了,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那么多地瓜,也不能成天蒸着吃煮着吃啊,于是大家伙就开始动脑筋想办法了。

秋天的时候晒了好多地瓜干,这时候推了地瓜面儿,掺着蒸饼子,或者干脆烙煎饼。

地瓜煎饼比普通粮食煎饼要厚不少,也硬,不过大家伙儿也不嫌弃,反正比菜团子和米糠的窝头强百倍。

在经历了那一段艰苦岁月之后,人们更加珍惜粮食。

只要是纯粮的食品,别管是啥了,都好吃。

曲家分的地瓜也不少,不过巧莲并没有烙地瓜煎饼。

倒是挑了些小的,搁锅里蒸出来,然后切了,放到随身仓库的烘干仓里去,给孩子们做了不少地瓜干。

当然,明面上,她是放在炕上和火墙上烘的。

做好的地瓜干甜甜的吃起来很美味,可是难得的零食呢,家里几个娃都爱上了,成天叼着地瓜干满地跑。

转眼间,十二月末,孩子们都考完试放假了。

“明天开始包粘火勺啊,佳媛玉淑,你俩得帮我。

我前几天泡了不少大黄米和粘苞米,今年咱多包点儿,冬天也省得还天天蒸饼子,麻烦。”

孩子们刚放假进门呢,巧莲便宣布道。

今年家里种了些糜子,推出来些大黄米,再加上园子里种的粘甜玉米有一些没来得及掰就老了,正好用来包粘火勺不错。

最主要的是,那些地头地脑种了些小豆大白豆,得想办法掺和着吃了啊。

都是粮食呢。包粘火勺自然是很好的办法,换换花样儿,孩子们也爱吃。

“哦,知道了,妈。”俩丫头立即点头答应了,反正放假了也没事嘛,干什么还不行?

大黄米和粘苞米都提前泡了,也都推成了水面子,晚间装到布口袋里控一晚,第二天正好可以包。

晚间睡觉前,把小豆和大白豆放到锅里小火慢慢煮,等到早晨起来全都煮烂了,放上白糖或者糖精,用勺子按碎拌匀就行。

于是第二天巧莲特意请了假,要是有急事的话,就让人来家里找她。

吃过早饭之后,嘉康嘉俊俩孩子又进山去了,嘉和留下来哄着三个弟弟妹妹玩。

老太太和佳媛玉淑在屋里包,巧莲在厨房看着两个锅。

锅底放着圆形铁片,铁片上抹了油,包好的粘火勺摆在上面,不多时就烙熟了。

巧莲泡了差不多一百斤米,煮了三十斤小豆。

四个人从早忙到晚,一直到晚上八九点了,总算是把粘火勺全都包完烙熟。

看着外间地上一木槽子加两木桶的粘火勺,巧莲就觉得家里人口多了,真的是吃啥都费。

“我的天啊,总算干完了,累的我胳膊疼。”巧莲一边揉着脖颈子和肩膀,一边说道。

“你看你,泡那么多米做什么啊?这可倒好,娘几个都累的够呛。

咱娘这么大岁数了,也跟着受累。”

巧莲在厨房看锅不容易,屋里包粘火勺的三个人也不轻松,等到包完,老太太和佳媛玉淑也都喊累。

曲维扬一看这情形,没忍住就说了两句。

“包少了哪够吃啊?你看看咱家现在十一口人。

大的正长,一天就跟背个饿口袋差不多。小的一天不闲着,饭量也不差。

咱俩成天上班,做饭都是咱娘和玉淑,我不是寻思着累一点儿,多包出来些,冬天里咱娘和孩子们做饭省心么?”

其实家里没有那么多米,是巧莲从系统里又换了不少添进去的。

就是想着多做点儿现成饭,到时候老太太在家不受难为。

“反正粘火勺放在仓房里冻着,也不怕坏,能吃一冬天呢,怕啥?”

“嗯,说不过你,我就是看着你们几个全都累的够呛,心疼呢。”

论口才,十个曲维扬也未必是巧莲的对手啊。

于是曲维扬啥也不说了,赶紧过来给媳妇捏捏肩膀揉一揉,好歹舒缓一些。

包了一天粘火勺,之后巧莲就照常去上班了。

几天之后,孩子们的考试成绩出来,嘉康佳媛成绩依旧不错,嘉俊嘉和玉淑的也都挺好。

为了庆贺孩子们正式放假,正好又赶上元旦,于是一家人又包了饺子,热热闹闹的吃了。

寒假正式开始,孩子们每天除了写作业之外,男孩子当然少不了进山,不是打猎就是砍柴禾。

曲维扬升了供销社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