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年三十的饺子,小娃们又长了一岁,新的一年正式来到。

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总算可以松口气歇一歇,走亲串友亲朋相聚,家家都是欢声笑语,格外热闹。

巧莲早就跟姐姐约定好了,正月初一在张家欢聚,等到初二送了年,初三上午,巧莲和巧娟都领着孩子回了陈家。

东北人过年期间都吃两顿饭,陈家虽然嘴上说着留巧莲姐俩吃饭,可没人动弹。

巧莲跟巧娟早就料到了,根本没打算留下,只在娘家坐一会儿唠唠嗑。

好在老太太端出了瓜子花生糖果,大家伙磕着瓜子说笑一阵儿,到也挺热闹。

唯一比较遗憾的,就是巧云没回来。

按说巧云嫁到了临江,离着大营也不是特别远,又是第一年出嫁,过年一定要回娘家住几天。

可大家伙左等右盼,到了中午也没见到巧云的影子。

“看起来,巧云在那边,过得也不一定舒心啊。”离开陈家的时候,巧莲叹了口气说道。

“是啊,咱娘要了人家那么多聘礼,最后啥也没陪送,就等于是把小妹卖给了人家,那头能好好对待咱小妹么?

唉,咱们三姐妹的姻缘,都毁在咱娘手里了。

二妹,你可听我的,不管咱娘再怎么忽悠你,让你再嫁,你也别听她的。”

“初嫁由父母,再嫁由自己,你就算真有心要再走一家,也得找个合心合意自己喜欢,对你也好的人,可千万别听咱娘咱大嫂她们说什么。”

巧娟想起来最近有人提起巧莲亲事,赶忙给妹妹提了个醒儿。

二十九那天,巧莲送了不少东西给陈家,街坊邻居的不少人都知道,有的还特意来打听。

得知巧莲的情况之后,真有不少人动了心思,就跟陈家老太太提起,想要给巧莲说媒。

今天陈家老太太几次提起话头,都被巧娟打断岔过去了,就是怕巧莲心里没准备,再让老太太和王氏她们给忽悠了。

巧莲还真是没想到这上面,听完这话真是哭笑不得。

“姐,我根本就没那个心思再另找,嘉康佳媛还小呢,我可不忍心给他们找个后爹。

如今我们娘三个已经在这边落脚,日子也渐渐稳当了,我何苦来找那些麻烦?”

“就这样挺好的,我已经习惯了跟两个孩子过,家里再多出个男人来,别扭的慌。”

巧莲身上藏着太多秘密,她可不想让人发现。

再说了,这年月的女人地位还是很低,有几个男人能像张文广那样疼媳妇?

大多数的男人,只不过想找个女人洗衣服做饭生孩子而已,巧莲也不想当免费的保姆。

还是这样最好,自由自在,不用每天提心吊胆担心别人发现她的秘密。

巧娟听了妹妹这话,张了张嘴,却没能把嘴边的话说出口,“嗯,做娘的都这样,放不下孩子。

也好,等孩子们再大一大吧,你年纪小,就算耽误个三年五年的,也不算大,还来得及。”

巧娟话里的意思,自然也希望巧莲再找一个,毕竟这个年月来说,一个女人带着孩子生活,实在是太辛苦了。

时候不早,巧莲要回石嘴子,于是姐妹俩就在路边分手,巧莲扯着爬犁往回走,巧娟回了张家。

初三过后,巧莲就没怎么再去乡里,除了每天进山下套子打猎之外,也就是在家做点儿针线。

过了年往后天气回暖,棉衣慢慢就不能穿了,脱了棉衣要穿夹衣、单衣。那一把火把什么都烧没了,不做新衣裳,难道还能让孩子们一直穿棉袄?

年后的日子很是平静,虽然王氏妯娌来过这边一回,话里话外劝着巧莲改嫁,可巧莲没答应,只说孩子们长大之前不想考虑,就这么把几个嫂子打发了。

王氏好像有些不甘心,可如今的巧莲哪里是以前,再不是任由别人拿捏的性子,王氏拿巧莲没辙,只好生气走了。

正月二十,巧莲接到了从青山沟那边寄来的信。一封是钟书记写的,上面说既然陈家不同意立功,那这件事就再也不提了。

钟书记在青山沟任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个,事情不成,钟书记就要被调走,调到县城去,也就是升官儿了。

钟书记对巧莲印象很好,把他在县城的新地址留给了巧莲,并且告诉巧莲,以后要是有机会回宽甸,一定去找他。

另外,钟书记还给巧莲出具了介绍信,也把巧莲母子的户口档案随信寄了过来。

不仅如此,钟书记还特意给大营乡的书记写了信,说明了情况,让这边好好安排巧莲母子。

巧莲拿着信,心中感慨不已,这位钟书记还真是个好人,就为了当年的那点儿交情,对她真的是照顾有加。

如果不是石家沟那边闹心事太多,巧莲就是一心想换个环境,其实留在那边,估计日子也会不错。

如今已经走到这一步了,断然不能再后悔,石嘴子虽然偏僻点儿,却比石家沟强百倍,无论如何,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