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掉河南之地,是大梁朱友贞政权绝对无法承受的损失。现在的洛阳,长安等地还能保持着平静,最大的依仗便是依靠着漕运,从河南之地调运来大量的物资,确保这两大城市的基本运转,一旦丢掉了河南这个宣武军起家的根本之地,大梁当真要进入倒计时了。

所以纵然面临着屠立春,王思礼两支唐军的直接威胁,朱友贞仍然抽调了一支一万人的精锐禁军,再加上徐福从洛阳等地抽调的一万兵马,由徐福之子徐充率领,出潼关,驰援河南。

而在河南区域,主持大局的却是曹煊。

河南之地,毕竟是宣武的起家根本,朱氏在这里的统治盘根错节,在面临着唐军的大举攻击的情况之下,曹煊,朱炽等人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全体动员,却也是组建起了一支二十万人的大军。

不过军队虽然是组建起来了,但他们面临的局面,却仍然无比的凶险。唐军从数个方向同时向河南之地发起了进攻。

田平自卫辉出击,柳成林直逼新乡,尤勇在平定了淮南之后,大军转向,猛攻亳州,而在鄂岳的柳如烟,则在连接拿下安陆,广水之后,直取信阳。

田平的右金吾卫,尤勇的左骁卫,柳成林的尤骁卫,都是满编的整整一个卫的军队,每军计有战兵三万人,加上辅军,民夫,每卫都超过了五万人,即便是柳如烟,现在也有超过两万的大军。

十一万整编的唐军,加上辅军民夫,所动员的人马,也超过了二十万人。

对于曹煊他们来说,想要在各个战场之上都守住,显然是不现实的。那个方向上以防守为主,那个方向上还要加以反攻,对他们而言,也是一个痛苦的选择。

最终,曹煊和朱炽,徐充等人在再三权衡之后,将他们作战的主体目标,放在了柳成林的右骁卫身上。

在这几个部队之中,毫无疑问,柳成林的右骁卫是最强大的,战斗力也是最强悍的。

选择柳成林,也是不得已的办法。

柳如烟和尤勇下一步的目标,必然是许昌。

而柳成林和田平却是剑指汴州。而汴州,正是宣武军的统治中心所在。

以现在梁军在河南之地的实力,根本就无法各个击破,唯一的可能,就是集中优势兵力,选对一支敌人进行打击以期取得胜利。

而选择威胁性最大的柳成林,只要战而胜之的话,便能有效地盘活整个河南战场了。从而在一局死棋之间,觅得可以腾挪的空间。

在决定了作战方案之后,河南梁军立刻开始了针对柳成林的作战布署,这一仗,要打得好,还要打得快,是万万不能与柳成林形成僵持之局面的。一旦不能快速地战而胜之,田平所部长驱直入到了汴州,那整个战局,便糜烂了。

最终的决战之地,曹煊选择了长垣。

这了这一战,曹煊集结了天平军中直属于他的精锐本部,徐充从关中带来的两万精军以及宣武留后朱炽所统率的一万宣武军,合计整整五万兵马。而这五万兵马,实实在在的都是梁军的精萃。

可以说,此战若败,则梁军在河南必然会遭到全面的溃败,丢掉河南之地,便只是时间问题了。

虽然冒着极大的风险,但这也是梁军不得已的选择。

随着天下反李泽的联盟基本形成,梁军唯一的希望就是在守住河南的情形之下保住元气,等待东北张仲武,南方向训等势力对李泽形成牵制。

如果李泽真如某些人所谋划的那样意外死去,那么在天下大乱的基础之上,梁军也只有在保住河南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卷土重来。

否则,他们的覆灭,仍然是时间上的问题。

向训在南方坐拥重兵,却明显地在坐山观虎斗,此人现在把实力都放在整合南方资源之上,继湖南观察使宣布与向训结盟之后,向训的触角再一次伸向了安南和黔州。

向训的目标很明确,借着他与李泽在名义上都属于大唐麾下,也借着他是未来国丈这一身份,坐视李泽攻击大梁而趁借扩充其在南方的势力。

如果李泽不死,则其在南方势力大成亦有与李泽扳手腕的机会。如果李泽死了,北方大乱,那么这天下势力之中,最强的一股,无疑就是他了。

所以现在大梁唯一可寄以希望的力量,就是东北的张仲武,如果张仲武在东北之地取得大胜,就将迫使李泽回援,大梁则可以得到喘息之机。

可不管怎么说,这一切的基础之上,都是在保住河南之地。

未来的博弈,没有实力,放屁都不香。

曹煊等人的意图是如此的明显,当柳成林发起进攻,势如破竹的时候,唐军便已经发现了曹煊等人意图决战的企图。

对此,柳成林却是不惊反喜,毕其功于一役,也正是他想要做的。如果梁军分兵据守,一城一地的来攻打,反而让他头疼。现在梁军放弃了大部分的地盘集中兵力于长垣一带,想来一个一战定胜负,正中柳成林下怀。

“我们不必如此冒险。”柳成林的决定,却遭到了麾下中郎将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