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200万石?”李继成看着顾从龙问,“奥朗则布肯给额们那么多?”

顾从龙笑道:“皇爷,他要是不给,额们就去抢!孟加拉和奥里萨的海岸线那么长,而且吉大港还和孟加拉接壤,还可以借道曼尼普尔和勐顿顺罕入寇,奥朗则布能在孟加拉和奥萨里摆多少兵?根本不可能守得住!”

李继成又扭头看了看宋耀文和罗可。

宋耀文道:“皇爷,帖木儿帝国亲近英格兰人,和法兰西人、荷兰人不好,不许他们在自己的地盘上开商馆......额估摸着,法兰西人和荷兰人是想利用额们去撬开帖木儿帝国的大门。”

罗可说:“皇爷,顺风堡周围的海岸都很富,出产香料、宝石、棉布,还是商船往来的必经之地。而且那些地方并不是帖木儿帝国的,没有强兵,很容易被法兰西人、荷兰人打服。额估计,那些西洋人就想让额们和帖木儿帝国打,自己去南边吃香喝辣的!”

“英国人和葡萄牙人呢?”李继成问,“他们到底是哪头的?”

印度洋的海权其实是荷兰和英国分享的,法国人的海上力量薄弱,不值一提。而葡萄牙人早就趴着起不来了......所以葡萄牙人支持谁,李继成是不在乎的。但是英国人支持谁,就是个大问题了!

负责接待法荷两国使团的牛佺说:“据法兰西人、荷兰人说,英国和葡萄牙也他们是一伙的。”

“那为什么没有英国和葡萄牙的使臣来啊?”李继成拧着眉头,“额和朱慈烺都是汉人,照样是冤家对头!他们西洋人国家那么多,不可能都是铁板一块吧?那个顺风堡原先还是英国人的地盘,是荷兰人拉着额们去打下来的!额就不信英国人真的能咽下这口气。”

英国人的态度非常暧昧,他们似乎承认了法国在欧洲大陆上的霸权,也咽下了圣乔治堡被夺的恶气。

但是李继成总觉得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牛佺说:“英国人这几年生意做得很大,在天竺和残明都捞了不少,也许不想打仗了。”

法国和荷兰勾结在一起后,英国看似被排挤在欧洲大陆之外,而且还因为新英格兰王国的出现,失去了北美洲东海岸的殖民地,好像走了下坡路。但实际上英国人的海外贸易却蒸蒸日上,在印度得到了帖木儿帝国的支持,在天朝帝国的地盘上也混得风生水起,俨然有替代海上马车夫荷兰的苗头——因为东西方两边都出现了世界帝国,所以居中贸易的国家最好走中立路线。

而信奉清教的英格兰共和国,因为在欧洲那边也没什么朋友,就当起了闷声发大财的中立国。

在海外贸易蒸蒸日上的同时,英国内部的统一步伐也因为小克伦威尔当局的清教徒政策而稳步推进。而且英国本土的工商业,也得益于外贸和内部统一,发展得非常不错。

李继成并不清楚英国的底细,但他还是不相信英国人会因为生意做大了就把自己好不容易到手的利益拱手让出。

“得派人去探一下英国人的底!”李继成说,“若是英国人因为圣乔治堡的事情怨恨额们,最后投到残明那边,那可就有麻烦了!”

“皇爷,”高一刀说,“额这就动身去海都,那边有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馆。”

“好!”李继成点点头,“快去快回!”

......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海都府的商馆负责人名叫威廉.贝克特,他是一个白白胖胖,脸上总是挂着温和笑容的英国商人,四十许岁的年纪。他年轻的时候在海上奔波了许多年,一直干到东印度公司的船长,但是现在已经不怎么出海,开始在陆地上过安稳日子了。

在海都(之前是沙廉)开埠之前,他曾经在苏拉特(帖木儿帝国最大的贸易港)的东印度公司商馆干过几年,亲眼目睹了妮莎公主出嫁的盛况。也因此得出了大明帝国即将进入印度洋的结论......

大明帝国这个庞然大物进入印度洋当然会让包括英国在内,所有在印度洋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海上强国都感到不快。

但是贝克特却建议伦敦方面不要轻易加入法国人领导的“反大明同盟”,而是继续采取低调和中立的立场......他的理由是,英国越是低调,就越容易获得巨额的利润。

本来就不大爱惹事的小克伦威尔显然很愿意听从这个闷声发大财的建议,所以一边给路易十四鼓掌,一边继续保持中立。

不过这位英国护国主也不能对印度洋上可能发生的剧变置之不理,所以他就派出了自己的好朋友,已故的英国海军上将罗伯特.布莱克的儿子乔治.布莱克海军少将,率领一支小小的英国远征舰队抵达了印度洋。

这支舰队在南平元年三月时以替英国东印度公司送信(东印度公司割让圣乔治堡的条约)的名义抵达了海都府的港口,现在乔治.布莱克就坐在东印度公司的商馆里面,手里捧着一杯曼奇尼奶茶,听威廉.贝克特分析着印度洋的局势和可能的发展方向。

“......现在的主要风险是天朝帝国可能寻求在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