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几道等人不免要骂李长青一句“霸道”,可心里却都有些微妙。

如果不是李家这几年顺风顺水的,李长青敢打金家的人吗?

说到底,还是觉得自己有底气了,不怕跟金家对上了。

如果能因此打击一下李家的嚣张气焰,也未必不是件好事!

可李家在和姜家争夺京城守备一事上就一定会输吗?

如果李家赢了,李瑶和汪几道又准备怎么办呢?

左以明觉得所谓的打击一下李家不过是掩饰之词,他们最终的目的,还是想挑起姜家和李家的不和。

万一姜家和李家真的闹翻了,会不会影响左家的利益呢?

左以明脑子转得飞快。

镇国公府对京城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可李谦却如日东升。说不定姜家和李家有了罅隙,反而是左家的机会呢?

姜宪不管怎么说也要维护慎哥儿的利益吧?

左以明立刻就有了决定。

他肃然地点头,道:“李大人说得有道理。那我就以李大人马首是瞻了。”

李瑶忍不住在心里暗骂左以明狡猾。

这种得罪人的事就怂恿着他去做。

不过,左以明是李家的联姻,在明面上还真就不好插手。

他也就没有犹豫,点头道:“那明天我就去见见汪大人,把这件事给他说说。”

左以明点头,两个人又商量了些公事,他就起身告辞了。

第二天,汪几道知道了李瑶的来意后,惊讶之余,更多的是蠢蠢欲动。

这几年他可没睡过几个安稳觉,常常会在梦中惊醒,回忆起当初在金銮殿上姜宪杀辽王的那一幕,他也因此时时的告诫自己,千万不要对姜宪掉以轻心。可怎样处置姜宪,却成了一个他没办法触及的问题。

李谦这两年在西北干得太漂亮了。

他的直觉告诉他李谦手里肯定有粮食。

就在两个月前,他曾联系嘉峪关总兵魏明,让他想办法弄点粮食到京城里来。

他对魏明还是有知遇之恩的,魏明也一直和他互通有无。

可这次魏明却很明确的告诉他,没有办法帮他的忙,因为李谦说了,西北所有的粮食都要配给卫所,谁若是敢私下买卖,就地问斩!

汪几道当时又急又气,质问他:“你是朝廷的官员还是李谦的私兵?!”

魏明却说:“我是朝廷的官员,也记得你当初的恩情。若是我自己的事,我就算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但这事关系到嘉峪关卫所三万的将士,我只能听临潼王的。否则嘉峪关再遇到什么事的时候,临潼王不可能再伸援手!”

汪几道无话可说。

当初西北地动,朝廷派去的御史只知道讲些好听的话来安慰,救灾、药品、重建,这些事都是得到了李谦的及时补给和大力支持,嘉峪关才会很快地就恢复了生机。

他退而求其次:“那你能不能介绍几个粮草大户给我认识?我们自己出银子买。”

“不能!”魏明答得斩钉截铁,道,“临潼王说了,之后还有大旱,让我们小心。”

所以京城才会在东南借不到粮,在西北也借不到粮,眼睁睁地看着京城的百姓开始扒树皮、挖观音土填肚子,城里城外不时地传来一阵哭声。

等苏佩文再提出南迁时,就没有一个人不同意了。

京城的大户人家干脆这个时候就开始搬家了。

金陵的房价瞬间高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

汪几道摇了摇头,把脑子里的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全都压在了心底,同意了李瑶的意见,并道:“也不能做的太明显。李谦那边,让左以明去问问,至于姜镇元那边,我让晋安侯去问问。”

李瑶有些惊讶,道:“晋安侯下定决心跟着皇上南迁了?”

汪几道点头,不无感慨地道:“原想着简王、晋安侯肯定会积极地随皇上南下的,没想到两个人都不太愿意去。但若真的不去,朝中就没有他们两个什么事了。我听人说,简王和晋安侯都准备留下世子在京城。还有些像北定侯府、安陆侯府的,干脆就不准备南下了。这样也好。去了南边,气象一新,正好干出一番大事来!朝廷不能总是这样寅吃卯粮,我们得想办法充盈国库才行。”

李瑶就提议把梅城叫来,大家一起商量商量。

汪几道想到刚刚从司礼监转过来的梅城要求致仕的折子脑袋就痛了起来。

他道:“正好,你劝劝梅城——他要致仕!我这才刚看到他的折子,太后就召了我进宫,说想让她娘家哥哥到户部去帮忙。”

这女人真是蠢得让人无话可说了。

李瑶大吃一惊,道:“梅城这个时候要致仕,他要干什么?”

是啊!

他要干什么?

梅城只是不想和汪几道等人共事了。

他可算是看出来了,这些人为了一己私欲,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虽说名留青史只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