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1章另辟蹊径

其实早在60年代和70年代,日本人和美国人都比较热衷于研究车载导航系统,在1961年的时候,美国一家公司设计了基于无线信号的原始导航系统,1966年通用汽车开发了一种辅助系统,称之为dair,被认为是现在吉安星的全身。

1973年,日本国际贸易产业商和富士重工共同发起了日本汽车导航系统研究项目catc,就是所谓的综合汽车交通控制,不过总的来说,这些研究成果同样具有两大特点,第一是成本高,第二是效率低,自然没有普及的意义。

在那个无线卫星通讯技术上且不发达的年代,研发汽车导航系统虽然说技术上是超前的,但实际上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很多产品只有在相应的技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有发展的空间。

80年代的时候,本田推出了相对于前20年的发明成果更靠谱的一款车载导航系统,他有2点进步,第1点是基于真实的地图,第2点是成为新车的延长可选配置。

不过最早的车载导航系统没有gps,使用的是陀螺仪定位,有两根导线和氦气陀螺仪来确定你的位置,crt显示器上用圆点显示当前的位置,所有的计算都由16位计算机提供,与今天的导航解决方案相比,他非常的昂贵,最早出品的第1代产品,价格在2746美元,这大概相当于可选装他的雅阁车价的1/4。

真正改变车载导航命运的人,是罗纳德里根,在1983年的时候,当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格签署行政命令,允许平民使用gps技术时,他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在书写历史。

要知道,最早的全球定位系统是60年代为美国国防部的需要而开发的,根本就没有考虑过没有,因为gps在当时有着非常重要的军事价值,而恰逢那段时间又属于美苏冷战期间,美国人一直把这项技术当成军事上的一个杀手锏,所以最开始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过民用。

而里根签署的这个命令,让公众使用gps成为了可能。

虽然gps对民用开放,但实际上整个80年代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把这种通讯卫星技术和车载导航联系在一起,至于其原因也非常简单,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车载导航系统的成本实在太高了,比如在80年代中期美国加州一家公司推出的车载导航系统,使用的是英特尔8088微处理器和磁带驱动器,合适磁带不能储存大量的信息,仅在洛杉矶地区,就需要4个磁带,使用导航需要频繁更换磁带,而这套系统的价格是1500美元,比本田的陀螺仪便宜了一些,但依然毫无性价比。

一直到1987年的时候,日本在导航技术上给了汽车世界两项模糊但重要的进步。

丰田皇冠轿车首次配备了内置cdrom的航迹推算导航系统,并首次配备了彩色显示器,但是这些80年代的尝试,在导航精度上依然不能让人满意。

而进入90年代之后,汽车导航系统在采用了gps之后,精度开始大幅度提升。

而第1家使用gps导航系统的企业就是一直潜心研究黑科技百年的马自达。

马自达在1990年推出的转子跑车上使用了gps导航系统,而随后的几年,几乎每个汽车制造商都开始探索和实验gps导航的能力。

到了1992年的时候,丰田研发出了第1辆带有声控gps导航的汽车,1994年,bmw第1次推出了装有gps导航系统的汽车,而这套gps导航系统的技术由飞利浦提供。

又过了一年之后的1995年,美国制造商第1次推出装有gps导航系统的汽车。

从各国研发汽车gps导航系统的情况来看,段云这边起步还是比较早的,他从90年代开始就已经策划研发汽车gps导航系统,而在两年前的时候,就取得了重大突破,实际上天音集团已经掌握了当前最先进的gps导航系统的相关技术。

不过技术研究出来之后,能否大规模的使用就是另外一码事了。

从段云最开始从沈阳投资汽车产业开始,金杯汽车厂这边生产的都是一些廉价的小微型汽车,售价一直都在6~8万左右,最新推出的三厢沈星牌轿车,售价也只刚到9万多一点,成本控制一直都是天音集团汽车产业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天音集团研发出来的车载gps导航系统虽然经过多次改良,成本已经得到了大幅度的控制,尤其是天音集团能够自产芯片和单片机,使其在研发生产汽车导航系统的时候,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最新一代的车载导航系统成本虽然远远低于欧美的产品,但折合下来也需要7000到8000左右人民币,这几乎占到了整车1/10以上的成本,如果真的把它装备到汽车上,天音汽车的价格优势就会被极大削弱。

而且对于当前的国人汽车用户来说,gps汽车导航系统并不是刚需,对于这种导航系统的需求,甚至还不如车载收音机,而且这套系统的精度和后世gps导航系统依然有着不小的差距,所以总体而言这套设备的性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