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一章 后院失火(第1/2页)
章节报错
亨利上校所说的短火炮正是明军骑兵携带的佛郎机,这种火炮原本就是欧洲人发明的,由葡萄牙人在嘉靖年间传到大明,并以佛郎机称之。
不过,相比欧洲人在这种火炮上的运用,中国人显然之后进行了改造,而且在欧洲方面由于佛郎机是后装炮子母铳的原因,所以密封性一直无法解决,其射程和威力也有些差强人意。
所以,欧洲人在之后渐渐不再使用佛郎机,而是大量采取了前装火炮,以保证火炮的射程和威力。但在中国,中国人却看到了佛郎机的优点,那就是可以小型化,并且急速发射,在经过中国人改良后,佛郎机就成了明军的制式装备。
而三眼铳之前也介绍,这是一种属于中国的独特火器。三眼铳虽然有着精确度不高,射程不远,装填繁琐等等问题,但中国人却把它运用到了骑兵上,使得它能够发射三次的优点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
不得不说,在许多方面,中国人思考问题和运用武器的角度和西方人有所不同,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那就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德国人发明并制造的一种威力强大的手枪——毛瑟军用手枪,也被称为驳壳枪、快慢机或者盒子炮。
这种特殊的手枪虽然威力比普通手枪强大许多,射速极快,安全可靠,还能单发或快速连续发射等许多优点,可对于西方人来讲,这种手枪却有着致命弱点,那就是在发射时由于后作力的影响下枪口会发生弹跳,影响到射击后续的精确度,所以导致这种手枪在制造出来后不被西方各国军人喜爱。
可恰恰在中国,聪明的中国人却看到了毛瑟军用手枪的优点,并且想出了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不仅解决了枪口上跳难题,而且将它转化为全自动速射的扫射优势——枪手右手持握枪,将枪机扳至速射档,手心向上举枪,伸向左前方,扣动扳机,枪口的上跳作用使枪从枪手左前方扫射至右前方,手心向下举枪时从右前方扫射至左前方。左手持枪时完全相反。
一个简简单单的办法,就使得化腐朽为神奇,使得毛瑟军用手枪在中国战场发挥出了重大作用,可以说这就是东西方文化和思维的最大区别。
何况,如今的大明对于这两种武器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制造,相比最初的威力和精度要强了许多。甚至在朱怡成看来,佛郎机就等于目前明军的迫击炮,而三眼铳类似于左轮枪,只是由于技术上的问题,真正的迫击炮和左轮枪暂时还无法制造出来罢了。
路易.亚力山大虽然是个贵族,但他同样也是优秀的军人,他当然能看出这种三眼铳的优势,立即就明白了亨利上校所言不虚。
接着,在打扫战场中,法军也发现了数把遗留在战场上的三眼铳,一起被送到了路易.亚力山大这里。经过实射展示,三眼铳的最佳射程在五十米,有效射程达到了一百米,最远射程甚至打到了一百六十米左右。
对于这个结果,更让法国人惊愕,虽然三眼铳的射程比法军的火枪稍差一些,但它的射击速度和在骑兵的使用上却很好的弥补了这个弱点。当骑兵高速冲锋作战的时候,临阵三发的三眼铳往往能够起到极大的杀伤效果,这点是毫无否认的。
其实,对于三眼铳这种武器的热爱,亨利上校是最为热衷的,作为龙骑兵的指挥官,他非常清楚假如龙骑兵能够装备这种武器,必然会近一步增强龙骑兵的攻击力。此外,中国人对于欧洲已经淘汰的佛郎机的使用,也让亨利上校大开眼界,在明军骑兵对阵中吃过这两种武器亏的亨利上校当即就提出了要仿造这些武器,并且装备龙骑兵的需求。
对此路易.亚力山大表示同意,让人把这些缴获的武器尽快进行仿制,以增强法军的力量。
可是现在,摆在他面前的不仅是武器仿制的问题,而是是否继续攻击明军防线。
从今天的战况来看,对面的明军分明已经得到了增援,要不然明军不会突然改变战法,而且还第一次派出骑兵部队从后方偷袭法西联军。
虽然路易.亚力山大认为,明军的增援数量不会太多,如果数量足以和法军抗衡的话,那么今天偷袭的结果绝对不仅仅是现在这些损失了,而对面的明军也会发起猛烈的反击,以前后夹击的方式一举击败法西联军。
路易.亚力山大判断到,明军的增援只有一部分,这才是真实的情况。但是,明军已经有了增援,这对于法西联军来讲却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信息。谁能知道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对面的明军不会有继续增援么?如果他们的增援源源不断的话,那么这场仗就难打了。
在这一天遭受损失后,路易.亚力山大暂时停止了对明军的继续进攻。一方面他在考虑是否要继续攻击明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战损的原因导致法西联军的士气有些低落,他需要对部队进行休整。
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刚刚休整了不到两日,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彻底让他放弃了继续进攻,从而也影响到了这场战争的结果。
消息是在下午时分送来的,当骑着马飞驰而来的士兵把这个十万火急的消息送到路易.亚力山大手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