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是人类第一次对火星进行近距离的视频拍摄。

国际上也有其他国家发射了火星探测器,国内也依靠z波卫星,拍摄到了火星的近距离照片,但卫星的摄像功能有限,传输的照片都是数据合成出来的,也无法直接传输视频图像。

现在则是真实的视频拍摄转播,就像是在某处做直播采访,给人带来的感官完全不一样。

所有电视机前的观众都有种震撼的感觉,因为他们看到的不是那种合成的照片,也不是电脑制作出来的视频,而是真正近距离看到的火星样貌。

淡棕色的加大星球,再加上白色线条的点缀,给人带来另外一种美感,同时好多人也清楚,从颜色看就知道火星不适合人类生存。

人类需要的是蓝色,水是蓝色的、天空是蓝色的。

陆地上,则需要大片绿色植物,才能够供人类生存,而火星主色调是淡棕色。

棕色,就让人想象到大片的荒凉。

当然了。

火星不适合人类生存,可不是才刚刚发现的,好多专业的人则在讨论着直播相关的技术。

这可是从火星周边发来的视频直播,所采用的是空间连接技术,但毫无疑问的是,仅仅凭借空间连接技术,根本不可能做到,近距离的传输火星的视频,因为空间连接技术是无法把整个火星包含在其中的。

所以影像所采用的技术,肯定是把原有的镜头拍摄以及空间链接技术结合在一起。

空间链接技术只是信息传输的技术,而拍摄主要还是应用原本的技术。

现在的火星-1飞船就能够把两种技术结合在一起,并实现对外的影像直播传输,说明国内的空间链接技术,运用的已经非常成熟,不能再说只是一个新发现的技术了。

这也是让国外好多信息相关科技的公司感到郁闷的地方,他们根本没有空间连接技术,更不要说是进行研究了,两者已经不是存在差距,而是存在巨大的鸿沟。

火星-1飞船,控制舱内。

几个宇航员都已经恢复镇定,他们中没有人在笑,即便想着刚才的事情,也只能把情绪憋住,因为他们看到了链接重新建立,也就是说,有很多人都在看着舱内的情况。

但即便是憋住了笑的情绪,他们的心情都非常的激动,因为他们已经到达了火星。

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他们成为了第一队到达火星的人,也马上会成为率先登陆火星的人,心情都被骄傲和光荣所填满。

现在近距离的观看火星,内心的感受也是完全不同的。

他们还是强忍住激动的情绪,开始进入到了工作状态。

作为队长的邹永成开始交代起了工作,他是控制舱内的指挥,负责工作的整体大局,还有监控飞船运作的工作,监控飞船运作是非常重要的,好多个数据都需要仔细注意。

飞船的数据监测,主要就是,拿现有的飞行状况、实时数据,包括和火星的距离、飞船的速度和方向,以及能源状况等等,去和系统的模拟数据进行对比。

模拟数据,也就是在飞船还没有出发前,通过模拟飞行计算出来的数据。

按照模拟飞行计算出来的数据,飞船能无比准确的登陆火星,飞船的及时状况,不能和模拟数据差距太大,出现了超过临界线的差距,宇航员就必须手动控制飞船,争取能够让数据回到和模拟数据偏差范围内。

这是在登陆火星前最主要的工作。

当然了,还有一种情况是,两个数据的偏差太大,就需要一直和地面联系,即时制定新的登陆计划,或者完全改变务计划。

控制舱内,邹永成是队长,也担负着主要的工作。

张红娟负责和地球保持通讯。

林生,则负责设备数据的监测,保证飞船每一部分正常运行,出现了异常就需要即时检修。

其他两人也和邹永成一样,负责数据的监测工作,还有一部分设备的控制工作。

每个宇航员都有工作要做,大部分都是监测和通讯,但必须要集中精神做好,不能出现一点儿差错。

从这时候开始,就是长时间的工作了。

按照计划,火星-1飞船会环绕火星长达三十七个小时,随后快速朝着火星地面坠落,下落的方式和卫星回收相似,就是朝着地面快速的坠落,等到达一定高度时,飞船就会开启反重力系统,并开启推进器来进行减速、控制,然后慢慢降落到地面上。

整个登陆过程主要依靠的还是火星引力。

之所以选择以回收卫星类似的方式进行登陆,主要目的就是节约能源,直接降落的方式肯定更安全,但需要消耗大量能源。

现在飞船剩余的能源大部分都要用于下一次起飞,显然,起飞要比降落消耗能源大得多,因为起飞阶段,引力是起到反作用的。

当飞船不断环绕火星运转的时候,直播肯定是无法继续进行了,任何直播都不可能持续几十个小时,尤其是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