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 暗物质是不存在的!(第2/3页)
章节报错
e的π次方。
这个数字就很有意思了。
“e的π次方,也太巧合了吧?这个数字是什么意思?难道是,e的π次方倍率位置,是另一个临界值?”
“应该是这样。”
“所以当粒子被压缩达到e的π次方倍率时,就会主动释放z波,产生对空间的压缩效果?”
不对!
之前赵奕认为粒子被压缩到一定程度,就会反过来吸收空间,而方式就是释放z波。
现在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构架、计算,赵奕改变了想法,他发现但对的粒子构造,内部再复杂也不可能形成释放z波的闭环,反倒是和反重力研究中,光子被空间吸收贴近,但同时粒子的能量又不会被吸收。
两个逻辑放在一起,给人的感觉就有些怪异了。
“也许是这样。”
“指数级被压缩的粒子,聚合在一起形成了阻隔空间,并在外围形成了空间罩隔绝并源源不断的释放z波?”
“这就是黑洞?”
这个想法让赵奕感到惊奇。
如果宇宙中真的存在黑洞,黑洞的原理真的是这样,国外舆论声称空间罩研究是制造黑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啊,确实是模拟出了黑洞。
“呼~~”
赵奕都为自己的想法感到心惊,他继续对完成的逻辑体系做分析,并不要利用因果思维检测过程,结果发现自己的逻辑,还真是形成了闭关,至少过程是没有任何错误的。
所以说,黑洞就是高强度压缩粒子聚集,形成大片空间罩并对外不断释放z波吸收空间的产物?
赵奕马上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他觉得自己的研究,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也就是说,黑洞很可能是存在的,并且内部就是这样的状态。
同时,这也顺带解析了神秘的暗物质。
暗物质,是根据天文计算,理论上提出的可能存在于宇宙中的一种不可见的物质。
大量天文学观测中,发现很多违反牛顿万有引力的现象,而假设存在暗物质,就能让观测到的现象,得到很好的解释。
现代天文学通过天体的运动、牛顿万有引力的现象、引力透镜效应、宇宙的大尺度结构的形成、微波背景辐射等观测结果表明暗物质可能大量存在于星系、星团及宇宙中,其质量远大于宇宙中全部可见天体的质量总和。
结合宇宙中微波背景辐射各向异性观测和标准宇宙学模型,可确定宇宙中暗物质占全部物质总质量的85%、占宇宙总质能的%。
以上都是理论推测。
天文学对宇宙星系的观测解析,是基于常规物理理论,比如根据微波辐射、星系亮度等,去对星系的总体质量进行计算,而根据万有引力去计算,就会发现星系的总体质量,要比计算出的结果大的多,而多出来的部分,就被认为是不能观测到的‘暗物质’。
但是,有一种情况,比如,同样的物质,外在表现是一样的(比如辐射、亮度),可质量却相差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呢?
粒子受到空间压缩后,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同样的粒子,缩小了好几倍,能量会出现内敛,质量却和原来是一样的。
如果一个星系中,拥有大片的压缩粒子,肯定就会大大影响到天文观测对星系质量的计算。
“这大概就是暗物质的奥秘?准确的说,暗物质并不存在,天文学计算出质量缺失,只是因为星系内,拥有很多的压缩粒子。”
“而黑洞,也许是存在的,大片高倍率压缩粒子聚合,就会阻隔空间、阻隔能量,同时释放高能量的z波,源源不断的吸收空间。”
“也正因为源源不断的释放z波,源源不断的压缩空间,就会形成对周围空间形成强大的吸引力。”
“这也许就是黑洞和暗物质的奥秘?”
当有了新的发现以后,就仿佛打开一扇通往科学奥秘的大门,也会让人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赵奕就是如此。
他连续闷在房间了一个星期,都根本没有走出来过一步,睡觉的时候做梦都梦到了站在黑洞边缘,看着大片紫色的z波被释放出来。
“为什么是紫色?”
赵奕醒来就想到了这个问题,然后第二天睡觉的时候,z波变成了红色,还连续不断的变换着颜色。
这种状态持续了一个多星期,直到钱虹跑过来,告诉他陈泽书来访,才停下来走出房门。
因为连续宅了一个多星期,消耗了无数的脑细胞,赵奕外表看起来十分疲惫,但精神状态却非常的好。
陈泽书见到了这样的赵奕,马上过去关心道,“赵院士,要不要休息一下?身体最重要啊!”
赵奕连忙对着镜子招了下,发现确实有些狼狈,赶紧说了一句“你等等”,直接就去了浴室,洗了个澡打理下头发,就感觉重新变成了刘德——
咳咳!
肯定帅过吴研祖!
带着饱满的精神状态,赵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