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5章 赵昆,记得带上一把长尺子(求订阅(第1/2页)
章节报错
第2335章赵昆,记得带上一把长尺子(求订阅求票票)
只不过处弼兄这种粗鄙武夫成日尽叽叽歪歪什么这种太老土。
还不如直接看会动旳,有声音的,还会说着古里古里的亚麻碟啥的,呵呵……说得就跟他见过似的。
可惜他没本事带自己去见识过,这只能证明,在这件事情上,处弼兄就是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程处弼没理会此刻心潮过度澎湃的李恪,而是两眼放光地打量着那张十分精致的齐州地图。
这年头,地图这种东西,一般而言,都只会由官府机构珍藏着,至少不是街市上就能够买到的东西。
不过了李恪作为一位亲王殿下,而这齐州又不是边关重镇,搞到这样一份地图。
自然不可能像他说的那么辛苦,不过这货抢功第一名的德性,不显摆下才怪。
这倒是让程处弼佩服这位皇族浪货,看样子,他们这帮子喜欢不正经书画艺术作品的人群,也是有自己的交谊圈。
眼前这幅地图,就十分详尽地描绘了整个齐州城池,以及城内各坊,就连王府的位置在哪里有几个门出入都标注了出来。
算得上是十分精细的详图,齐州在大唐也算得上是大中型城市,人口足有近十万之数。
程处弼与那李恪一起研究着地图,顺便聊起前往齐州之时的各种布置。
当然,程三郎自然是不会什么底都漏出来,毕竟做人,总得有点底牌。
至少程家人明里前往齐州的数目,让李恪知晓没啥,但是那些暗中的数目,程处弼决定苟一波。
毕竟万一不出事情,搞得这么大张旗鼓,容易被这位喜欢扎兄弟刀子的贤弟耻笑。
“处弼兄,小弟回去琢磨过了,带人也不能带得太多,小弟就带着一百来人随行,也就差不多了。”
“一百多,行吧,也是,你堂堂亲王殿下,若是把你吴王亲事府和帐内府的手下人全拉出来。呵呵……”
“保不准你前脚刚把人全拉出来,后脚你爹就抄着大棒棒上门了。”
听到这话,李恪小白脸一黑,悻悻地瞪了一眼这位永远不知道人话怎么说的处弼兄。
由于大唐的亲王在开国之初肩负统帅一方精兵的重任,所以一般都会有有两支专门的卫队:亲事府和帐内府。
这两个府的长官都为典军,副长官为副典军。
亲事府下有执仗亲事和执乘亲事各十六人,执仗亲事是弓箭手统领,执乘亲事是骑兵统领。
在这之下又设亲事三百三十三人,职务应该就是弓箭手和骑兵,分别由校尉、旅帅、队正和副队正统领。
而帐内府的组织结构也与亲事府相同,只不过兵马数量则是亲事府的一倍多个零头,也就是六百六十七人。
一般亲事府的兵马,应该是一半骑兵一半弓箭兵,但这只是常规配置。
吴王这位深受陛下宠爱的亲儿子,经常与程三郎一起被亲爹李世民踹到荒蛮之地去呕心泣血的建功立业。
所以,他麾下的亲事府亲事那三百三十三人,全部都是骑兵。
也就是之前去泸州,还有蹿去姚州的时候,李恪会率领亲事府与帐内府前往。
若是平日里,也就只是领着一票亲事府的部份骑兵精锐充作护卫,跟着程三郎到底浪荡。
莫要看那李德与李敏那哥俩成日跟在李恪身边肩并肩的当护卫头子,其实这哥俩还各有一个身份。
李德是亲事府典军,李敏是帐内府典军。
只不过平时,李敏属于是光杆司令,混在亲事府里边蹭吃蹭喝。没办法,谁让他与李德是亲兄弟。
而且又是重要的武官,当然要跟吴王殿下肩并肩,以便随时听候召唤。
再加上帐内府是步兵编制,李恪也不乐意自己一个有码的骑兵,屁股后边尾行一帮子慢吞吞的无码的步兵。
(咦?上一行好像马字多了个石字旁,大家不必介意,就当是作者打错了字。)
对李恪这种只想带着有马的一百骑兵前往齐州的作法,同样有马的程三郎表示欣赏。
毕竟无马的虽然能够脚踏实地,感觉更真实,但时速快不了。不像有马的,动不动就想快进一波。
朝会开,收奏折,撂案几上,继续朝会商讨军国大事,说完,拍屁股散伙。
回到了文成殿,那一叠弹劾程三郎的奏折,其中还夹杂着一两本就那天程大将军舌战群儒,扰乱朝堂的奏折又全被李世民撂到了一边。
打量着那七八份奏折,李世民一阵牙疼,别的朝臣被弹劾,往往都是一波流,弹劾过就完事了。
可这帮子御史,弹劾起程家人来,那股子耐力和毅力,简直堪比移山的愚公了都。
李世民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说来说去,弹劾的全是些鸡毛蒜皮的破事。
除了让程家人的名声有损之外,根本不起波澜。
问题是,程家人有好名声吗?李世民一思考到这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