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许丰的劝解和工农业的矛盾(第2/2页)
章节报错
。
曲辕犁出现在初唐,但传播到整个天下却是在北宋时期。
还有晒盐技术,有说是在西汉出现,有说是在唐朝出现,但晒盐大规模普及却是在明清时节。
想要快速传播技术,那么就必须有大型组织主动传播农业技术。
本来大汉朝廷是可以承担这个角色的,但徐凡不信任官僚的做派。
他甚至想到会发生什么事情,朝廷拿钱补贴农户买农家,最后汉吏就会给一块木头当农家给农民,钱就被他们分了。而农户还欢喜自己得到一块木头。
他觉得能承担这个角色的还得是农家,农家的技术人员可以给农户带领利益,农户就会相信他们。技术就更加好推广。
许丰道:“这是我农家一直在做的事情,只是我农家子弟终究太少,能影响的范围终究有限,而且他们还不像墨者有理想。”
说到这里许丰都有的无奈了。农家的子弟更想当官,而不是农户,当然这种事情每个学派都有。当出去当官他们更想当地主,大地主,庄园主,而不是农户。
这就导致农家子弟除了成为大汉的劝农官之外,大部分都投靠了大汉的诸侯手下做大夫。
徐凡道:“此乃人之常情,但农家子弟能在自己富裕的同时,能传播技术,让四周百姓富裕,这就算是对大汉有贡献了。”
“许师可以先派遣农家子弟到长安城四周的乡里,把农户组织起来,共同劳作,共同生产,共同收获。”
徐凡现在想要农业跟上手工业的发展,但这个时候却遇到了大汉自耕农体系的缺陷了,明明天下粮食有多,但百姓还是种植粮食,明明大汉的纺织机缺的是丝麻,但百姓就是不种植这些东西,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的生产不配套是现在大汉的问题。
徐凡明白这是有得必有失,大汉要是弄羊吃人,倒是不会遇到这个问题,但没有财产的百姓就没有消费力,经济危机就成为了大汉不可解决的问题。
因为300万规模的工业化还可以靠4亿的殖民地,但大汉4000万体量是不可能出现一个四十亿的殖民地的,此时的天下不要说有四十亿人口,就是四亿人口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