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第1/3页)
章节报错
第四百二十一章
“以前不要说见省长了,就是见市长都是祖上开恩,甚至见个科长都非常艰难。他们坐在那里喝茶聊天,一个月拿六七百块钱,见了我们就是‘愿意到哪儿上访就到哪上访’,省城办不了上省里,省里批回来还没有人管,只能越来越失望,最终激化矛盾。”李宏文说,“可和谐委工作人员给群众办事认真,能解决的马上解决,原来不抱希望的他也看到了希望。”
而现在,李宏文的工作也得到了解决,一个月收入不错。他自己编了一副对联:上为国分忧,下为民解愁。横批:和谐委好。
“我相信,这也是很多人对和谐委的评价。”李宏文说。
小和谐委成立几个月来,商贸物资系职工信访量较上一年下降了百分之六十。一年过后,这个系统更是没有发生一起上访案件,被评为全市信访稳定先进单位。
而商贸物资总会信访办卢主任对此体会更深。
原来,为了应对上访职工,总会把信访工作从总会办公室单列出来,专门成立了信访办公室,全会二十九个编制中有十五个人在信访办上班,可还是天天疲于应付。
现在,信访办工作最清闲,因为现在基本上没有什么信访案件了。
省城的气温已经开始下降,可敬和平依旧汽车在梅东路来回巡查,看哪家门前卫生差,便停下来招呼:“老板,卫生搞成这样可不行呀!”
敬和平是这里的社区“门前三包监督员”,工作就是清洁。社区工作人员忙不过来的时候,他总搭把手。
“我们这儿女同志多,他现在啥活儿都抢着干。刚来时不爱说话,现在好多了。”一个大妈笑着对姚小月说。
站在一旁的敬和平不好意思地说:“刚来时,上班报个到就走了。”
今年五十八岁的敬和平在当地是个名人,因为多年上访,在省里,市里都挂了号。
敬和平不太愿意谈及上访的精力,因为那段日子不堪回首。
敬和平退伍被安排在物资局,然后调到地区建材公司,建材公司是物资局下属的八大公司之一,虽然是个小小的业务员,可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安稳日子很快就结束了,这一年他下岗了,第二年,妻子也失业了。
全家没有了生活来源,敬和平开始自谋生计。
靠工资吃饭的敬和平又没有什么积蓄,生活所迫,他先跑到兰州麦面,后来又去打工。
在干了一年,敬和平被迫回到老家,钱没赚到,高血压病和糖尿病倒是跟着来了。
妻子在家也是艰难度日,在车站旁租房批发面条,一天最多卖一百斤,一斤赚几分钱,可扣去每月一百多的房租,已经所剩无几,小饭店再拖欠面条钱,吃饭都成问题了。
早晚一顿玉米面粥,中午能吃上白面条。敬和平夫妇把生活开销缩到了最低,可儿子上学,老人得病仍然使全家陷入困顿。
最让敬和平郁闷的还不是生活的艰难。建材公司一些领导的做法也让他感到气愤,于是,他的生活多了一项内容,那就是上访。
省政府,京城,敬和平都去过,一度还成为上访的头儿。
“人都有尊严,我不愿意和别人说。那时候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敬和平说,“找谁谁都不管,都说和自己没有关系。”
“过去是心累,现在不用为三顿饭奔波了。”敬和平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现在我抽烟是一块钱一包的过滤嘴香烟了,以前只能抽两毛钱一包的差烟,日子好过了嘛。”
在姚小月看来,同样是一百元,市场流通是等值的,可对不同的人来说价值不同。对生活困难的人来说,可能就是半个月的生活费。随后,姚小月又找到了敬和平夫妇,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和要求,最终解决了这个全省挂号的信访案件。
对于姚小月来说,工作累,但是快乐着。因为每个星期天晚上,姚小月都会借向赵政策汇报小和谐委工作进展的借口与赵政策相聚。
赵政策和姚小月早在几年前就融合在一起了,重新相聚就意味着火花的再次绽放。尽管赵政策再次提醒自己要注意生活作风问题,可姚小月身上拿种独特的体香仍然让赵政策入迷!
一个曲意逢迎,一个抵挡不住诱惑,盘肠大战自然在所难免。出于赵政策住在省委家属楼的原因,姚小月不敢再赵政策的住房里过夜,可傍晚时分的床上戏更让人流连忘返!
女人压抑不住的呻吟,男人猛烈的冲刺与征服,一幕幕上演着旖旎的风光。
而在鱼水之欢过后,姚小月偶尔提及的一个案子引起了赵政策的注意。
南湖省自从原任省委书记钱丁洋升职去了京城后,官员的问题日益严重。省委书记欧阳民来的时间不短,但还没有勇气对着大批官员干部开刀!
一个领导,哪怕是一把手,如果对着许多手下开刀,那他本身也是相当危险的。正因为如此,欧阳民虽然洞若观火,却因为顾忌太多,有些犹豫。
赵政策却是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