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心理战(第2/3页)
章节报错
长,被狼卫留了活口。
而其他两人被灭口。
灭口之前,剥下了两人的衣甲,应该是从那时,就准备伪装成唐军混入大营。
想到这里,苏大为心中也不由惊讶于对方的胆色。
这之后的事便清楚了。
他们将两名唐军斥候的尸体抛在山脚下的乱石堆中。
因为换着斥候的衣甲和令牌,可能天没亮便混入大营中。
这之后,他们做了什么?
是悄然刺探,还是蛰伏了下来。
苏大为捏了捏自己的眉心,暂时将这个疑惑放下。
顺着混入唐营的斥候这条线索继续推下去。
连夜出营增援的唐军斥候抓回了两名突厥人的探子,那个时候,很可能潜伏的敌人,在营中已经瞧见了。
他们没有立刻发难,而是选择时机。
从结果来看,那两名探子也没完全说实话,或者,他们早就做过预案,一但被抓住,受刑不过,给一套假的说辞。
天亮之后,斥候营再出动,寻找走失的三名唐军。
可能在这个时候,那两名潜入唐营的突厥狼卫才抓到机会下手。
一人混进了关押俘虏的帐蓬。
之所以杀人,是为了灭口。
他自己有唐军的衣甲出去倒是容易,但是还想带着两名俘虏则不太可能。
如果再对其他唐军下手,想再弄两套衣甲,则意味着要冒极大风险。
唐军营内有巡营的兵卒,不容易瞒过。
而且动手的话,万一失手这种风险也是存在的。
所以杀掉两名俘虏,断掉线索,对突厥狼卫来说,最简单。
另一人,则趁这个时候,潜入了王文度的大帐。
看来昨夜一定摸清楚了唐军主帅帅帐的位置。
大总管程知节一直在帐中,没有出去,而且帐外亲兵把守森严。
只有王文度,在天亮时带着所有亲卫大摇大摆的巡营,这就给了潜入的狼卫机会。
苏大为在脑中仔细推演,觉得大致应该如此。
再继续想下去。
当外出搜索的斥候将两名唐军尸体带回来时,天已经大亮。
潜伏的突厥狼卫应已得手。
他们说不定那时便悄然出营了。
对,这有一个时间差。
等苏大为他们从尸体上,推出敌人可能混入大营,程知节下令任何人不得进出时,对方必定已经逃出营了。
想到这里,苏大为又一次捏了捏眉心。
没有继续往下推演,而是想起另一个问题。
假如把自己代入到潜入唐军营的突厥狼卫角度,潜逃出去,是否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一直混在大营中呢?
比如给唐军的军马下毒,又或者放火制造骚乱?
但苏大为随即摇头,把这个推想放下。
不现实。
如果是两军已然交战,这样做引发骚乱是有用的。
但现在,大雪封山,唐军与西突厥的真正较量,只能放在开春后。
这么长的时间里,突厥狼卫不可能在唐营里潜伏住。
不明唐军军制,而且不断会有人巡营,迟早会露出马脚。
甚至随时会被发现。
徒劳无功,这条选项放弃。
那么最有利的,便是趁唐军发现之前,搜寻一切有用的情报信息,传回西突厥,为开春后的决战,提供情报支撑。
这样一切就说得通了。
至于抛尸在山脚下,让唐军容易发现也有了合理解释。
因为这事迟早瞒不过去,哪怕唐军没找到失踪的士兵,也会提高戒备。
与其如此,不如故意让唐军发现,引开视线。
噼啪!
眼前的篝火跳动了一下,火中的木柴发出一声炸响。
这让苏大为心里一惊。
也是这一瞬,他突然觉得,自己这次面对的敌手,非常不简单。
从这一系列的操作来看,对方简直是心理学中的节奏大师。
化装唐军混入唐军大营,说起来简单,其实却并不容易。
对方整个动作下来,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先设计抓住唐军斥候。
第二步,利用斥候的失踪,将唐营侦骑吸引向外搜索。
利用这个时机,掩护潜入唐营的突厥狼卫。
第三步,当发现斥候尸体的唐军侦骑,将尸体带回来,注意力全落在营内时,潜入者,却趁着这个空档逃出,带着从王文度处获得的情报,以及那名伙长做“活口”,向着金山南脉西突厥王庭方向逃遁。
这每一步,显然都是精心设计过的。
就算唐军派人追赶,一来山路难走,难以寻找线索。
二来,就是这场暴风雪,等于将原来的道路和一切线索全都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