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4章:夜袭奥军(第1/4页)
章节报错
其实索别斯基完全是可以等待与步兵以及战车部队一起推进的,但一来要还利奥波德的人情,二来是轻易大意,三来是担心骑兵跟步兵搅和到一起,不光会减慢速度,还可能白白挨打。
不算利奥波德的十万步兵和大量战车,光是自己的骑兵部队就对奥军形成了绝对的兵力优势。
他判断敌方增援的骑兵数量不超过两万五千到三万,与实际数额已经非常接近了,只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才导致了后来的事情。
索别斯基也不相信北上的敌军增援部队的战斗力会与侯赛因的主力部队相当,现在看来,这算是运气欠佳……
一头撞上机枪阵根本就是计划外的事情,不论是索别斯基还是利奥波德都没想到对方居然还有这种可以连续开火的武器。
在错估战场情况,并下达了导致致命错误的命令之后,波军骑兵集群的冲锋就逐渐演化成为了一场死亡冲刺!
英勇无畏的翼骑兵顶着奥军的枪林弹雨前仆后继,不少人都已经清楚地看到了对方那种时刻喷吐火蛇的武器了。
一个人负责把条状的东西往武器里塞,另一个人则好像专门负责开火射击。
即使弄清楚大致的原理也没用,根本无法阻止对方用近乎于屠杀的方式来干掉自己和同伴。
每挺机枪标配五千发子弹,也就是二百五十个弹板,但奥斯曼大使特意给每挺机枪增购了一百五十个弹板。
万一打光标配子弹,枪管还没报废,那不等于己方士兵赚到了嘛!
就算在报废的时候子弹还没打光,也可以从单板上抠下来,给左轮步枪使用。
这便是子弹尺寸通用化的好处,不管怎样,都不会造成浪费。
使用定装弹的都是禁卫军和坦克兵,都是奥军中的精锐。
易卜拉欣一世给自己的精锐部队花钱一点都不心疼,而且认为武器装备越精良,精锐部队的战斗力就越高。
这逻辑是没啥错误的,而且现在不用花钱,用一桶桶成品油就能换取成船的武器弹药,非常划算。
由于在自己的地盘上发现了储量惊人的油田,易卜拉欣一世在龙颜大悦之余,也下令大规模建造远洋型货船。
目的就是为了运输石油和成品油,返航的时候也能从明帝国装载各种商品,绝对是一举两得的计划。
到一六七五年,奥斯曼帝国的商船总吨位已经仅次于荷兰、法国、明帝国,位居世界第四,超过了西班牙与英国。
前三位的差距实际上是很小的,虽然三国都在努力建造商船,以增加本国的货运量,但预计在三年之内,排名便会有所变化……
昊菁皇帝已经写信告知易卜拉欣一世,其控制区的石油总储量在五千亿桶左右。
这就意味着哪怕一桶只赚一枚银币,易卜拉欣一世的脚下也埋藏着五千亿枚银币!
用一个直观的比喻就是这位苏丹脚下的银币比天上的星星都多,天方夜谭变成现实了!
易开采且易运输的科威特油田已经变成全球第一大油田,终极计划是实现年产一千万桶的目标。
那就意味着光是科威特油田,每年就能为奥斯曼帝国净赚一千万银币以上,绝对是一棵巨型摇钱树。
有了船之后,便要考虑到运力的问题,奥斯曼方面要包邮的任务才行,否则明帝国暂时是无暇运输的。
因为郑氏集团的大部分运力都在印度洋,从福建到南非的航线上。
昊菁皇帝的船队则要估计东地、北地、澳洲这三大块,尤其将建设澳洲当成重中之重。
于是为了多赚钱,易卜拉欣一世便下令扩大造船规模。
造船需要砍树,沙漠连草都不长,小亚细亚是根本所在,巴尔干半岛便成为了最大的造船木材来源地。
亚德里亚海东岸有很多奥斯曼的船厂,但威尼斯的舰队也不会过去袭扰,因为双方此前已经达成一致,实现了互不侵犯。
只要对方遵守约定,不袭扰位于巴尔干地区的造船厂,那么易卜拉欣一世允许其按规定交钱通过运河。
威尼斯不想惹对面的庞然大物,奥斯曼也不愿意将本就不多的兵力放在自己的侧后方。
现在,经过一连串的运作之后,石油就变成了坦克兵手里不断喷火的机枪了。
看着不断被打翻在地的敌军骑兵,贾马尔认为如果自己手里有五百挺这种武器,甚至可以杀光眼前的所有敌人……
虽然听说这种武器的价格贵得令人咋舌,但从实战效果来看,毫无疑问,那真可谓物超所值!
尽管用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毙伤了大约三成左右的敌军骑兵,可机枪给双方士兵造成的震撼远比战果与损失更大。
哪怕是禁卫军的士兵,原本以为自己手里的左轮步枪已经算是最厉害的武器了。
但在见识过机枪的本事之后,也对其敬佩直至。
波军骑兵集群排山倒海一般的冲锋,被己方打得支离破碎,机枪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