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上一章搞错了,复旦计算机系主任,只是在2002年意外卸任了,暂时还没有带团队跳槽华东师大。)

相辉堂依旧是老样子,连一些凳子都是破的。

只不过比起宋维扬读书那会儿,相辉堂的灯光设备做了升级,而且现在演讲还有数字化投影仪。

“杨校长!”

“薛主任!”

“陆主任!”

“臧院长!”

“朱教授!”

“周教授!”

“……”

宋维扬来到学校的时候,校长亲自带着两个计算机系和软件学院的老师来迎接。这个阵仗有点太大了,绝对不仅仅因为,更像是为刚刚成立的软件学院造势。

去年教育部批准30多所大学创办软件学院,全都加了一个“示范性”前缀。就跟以前的a班,最近两年的ea班一样,都是最牛逼的大学在搞,成了一种互相竞争、比拼脸面的项目。

那位周教授就是未来带队跳槽华东师大的系主任,而今年接替他当系主任的薛教授特别年轻,其进阶速度惊人:27岁获得西电博士学位,29岁评副教授,32岁评教授,33岁当博导,34岁成了复旦计算机系主任。

当然,复旦有两个计算机系,去年刚刚一分为二的。

至于那位臧院长也特别牛逼,34岁才拿到博士学位,36岁评为教授,37岁当博导并一手创办复旦软件学院任院长。在担任教授之前,他在英特尔中国软件实验室工作过,并出国参与项目研发,是团队中唯一的中国构架工程师。恰逢去年国家大力发展软件行业,各大重点高校都要成立软件学院,这位先生就被复旦请回来,评为教授、筹办学院、担任院长和博导一气呵成。

有意思的是,这位一手创立复旦软件学院的臧院长,跟刚卸任计算机系主任的周教授一样,后来都带着自己的团队跳槽了。周教授去的是华师大,一路升迁至华师大副校长;而臧院长去的是上交,担任上交的软件学院院长。

此时他们还留在复旦,是计算机系和软件学院的中流砥柱。

说实话,这些专家教授就没几个是搞互联网的,对宋维扬提出的概念只是稍有兴趣,被校长硬生生拉过来迎接宋维扬,并且还要老老实实坐在相辉堂听演讲。他们心里,多多少少都有些不爽,感觉完全是在浪费宝贵时间。

在众人的陪同下,宋维扬来到相辉堂,这里已经密密麻麻坐满了学生。

本来只有计算机和软件相关专业的学生,才被允许进来听演讲,但其他专业也自发跑来不少。甚至有上交、同济、华师等学校的学生闻风而来,他们进不了相辉堂,就堵在门口凑热闹看稀奇。

即便互联网业界大佬,对概念的理解都很模糊,更别提这些在校学生了。他们这些日子从各种渠道了解到,一水儿的不明觉厉,悟性好的或许有所领会,但还是想当面听宋维扬做进一步阐述。

宋维扬只知道这种概念性东西,他对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一无所知,更不可能知道这些学生中有多少未来大牛。

只说复旦软件学院吧,今年3月份第一次招生。

3月份刚刚过完春节,离高考还有半年呢,软件学院上哪儿招生去?从往届学生当中!

第一次招的是00级学生,只要你愿意转系,那么软件学院随时欢迎,甚至有医学院的学生都跑来凑热闹,并且成功被复旦软院录取了。从春节到元旦,复旦软院一年之内招了六次学生,除了护理学院,其他院系全都有学生转过来。软件学院不但招了两三百人,还专门搞了个“爱尔兰班”,从这个班毕业能同时拿到都柏林大学的学位证书。

宋维扬在学生们的簇拥下走上主讲台,而台下就有个从00级计算机系转到复旦软院的学生。

这个学生的名字叫陈海波,再过九年,他就会成为第一个在sosp独立发表研究论文的亚洲学者,再后来就成了华为操作系统内核实验室主任、华为鸿蒙系统首席科学家。

嗯,陈海波虽然在复旦本硕博连读,但最后还是去了上交,臧院长跳槽的时候一起带过去的。上交在国际操作系统领域属于无名小卒,生生被陈海波的团队带到世界第六,这位老兄今后肯定是要被评院士的。

而此时的陈海波正戴着副眼镜,衬衣外面套着件羊毛衫,腋下夹着件刚脱下的羽绒服。衬衣的领角有半边藏在里面,还有半边露在羊毛衫的v领之外,他的头发蓬松而凌乱,因为抢不到位子,只能踮起脚好奇的伸脖子往台上看去。

“今天人很多啊,我都快缺氧了。”宋维扬笑着说出毫无营养的开场白。

“哈哈哈哈!”

学生们很给面子,莫名其妙的跟着一起笑。

宋维扬看了下都快挤到台上的学生,拿着麦克风说:“上次遇到这种情况,还是我在深城搞诈骗的时候,当时听我讲创业课的学生,直接围在我脚边坐了好几圈。可惜没有卖挂票,不然肯定有人挂在我身上听课。”

“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