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带领大军追击郭子仪等人,直到紫禁城外,护城河边,再次包围长安,将包围圈局限在数十亩的禁城距离内。

这一仗,直杀得李隆基的羽林军三停之中死了两停,死伤枕藉,禁城之中只有两三万老弱之兵,面对唐朝十万大军的包围,已成瓮中之鳖,城破只在指顾之间。

……

大明宫中,卢循带八百家兵受到李隆基的接见。

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李隆基再也沒有嫉贤妒能的理由,向长安城中元老宿将发出了号召,要他们带领家将克日勤王。

可他的诏书在这个时候不说是一纸空文,但响应者也是寥寥。

早在唐朝大军占领阳平关的时候,无数的高官巨富就已经带上家资和亲眷投奔他处去了,再到唐朝攻占骊山,逃走者更是犹如蜂窝。

到了现在,偌大的长安城,不说是一座空城,但像韩休、房纨这样的宰相一类的明智之士早已经回归故乡,巨商大贾也早走了一空,剩下的除了是皇室宗室之外,就是一些希望在乱世中发迹的人,黎民百姓自是家家房门紧闭,怕受池鱼之殃,繁华的长安因为唐朝的到來,变成了一座危城。

在所有渴望乱世建功的人之中,卢循和杨鉴是其中的两个杰出人物。

李隆基的勤王诏书虽然出不了国门,但是一个在位三十余年的皇帝,余威毕竟还在,长安城中响应的人就算寥寥,但在极短的时间里,还是形成了一支近万人的军队。

这些豪门的武装,大多都只注重个人武功的修炼,并不成阵形,更谈不上运用阵法,以之一个个的对敌,自然不差,但用以群战,却可算是一群乌合之众。

“卢爱卿,朕以前有眼不识忠良,将您搁置一边,现在想來十分愧疚,您不会记恨于心吧,”

李隆基抓住了卢循的双手,神情很激动的样子。

卢循大为感动:“微臣能为皇上效力,乃是三生之幸,哪里有记恨的道理,”

当日,李隆基迂尊降贵,连续接见了卢循、杨鉴、李云旷等闲置大臣三十八人,个个好言安慰,任命卢循和杨鉴为羽林军统领,和马正章、鱼朝恩共掌亲卫。

而与此同时,李隆基命令高力士连夜化装成平民,带着他的诏书前往河南,急召宣德节度使李光弼带兵火速勤王。

李隆基此人,对任何人都充满戒心,朝中有名的大将往往闲置,李光弼也是其中之一,他自然深知他的能力,是头猛虎,可眼下的形势,远水解不了近渴,只有把他驻扎在京畿的五万兵马调來使用。

当然,李隆基席不暇暖的还亲自除外安抚长安民众,亲自视察各城门防务,尤其加固了玄武门的铁门。

……

唐朝指挥大军沿护城河将长安九门围困,距离城门百丈之地下寨,里三层,外三层,以辎重罗马为据,将长安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

中军帐中,唐朝高据于帅位,左右舍瓦和李白居首,辛白江、班林、专信等大小将校一百余人分列两旁。

“各位,我大军围住长安,李隆基新败,兵无战心,且都是沒有经历过战争的士兵,不如我军训练有素,正是消灭唐朝的最佳时机,各位都要努力,打破长安之后,我与汝等富贵共之,”

“谢大将军,”

众将领的脸上露出激动的神色。

他们显然想不到,夺取天下,竟然沒有想象中的艰难,一个个对唐朝都充满了英雄般的崇拜。

……

密室之中,杨国忠神情愉悦,和唐朝干杯。

沒有办法的事情,“兄弟”二人再次碰面的时候,想不到是在战场上。

“大哥,我敬你一杯,谢你上次送我数以千万两白银的粮草,若不是这些粮草,我麾下大军不会如此精良,”

“呵呵,小意思,兄弟以后不是大哥,是……是小弟嘿嘿,但叫您有任何吩咐,我都会惟大将军马首是瞻,干了,”

唐朝颔首,和他喝干了杯中酒,心中十分的满意,这家伙知道中了我的计,错信了我,肯定肠子都悔青了,现在只不过是被我擒拿,不得不低头而已。

呵呵,如此大罪,他居然能使得李隆基不杀他的头,而且还保持他宰相的位置,倒也并非沒有本事的人。

其实,真正的原因,倒不是李隆基不知道自己受了骗,而是唐朝进攻长安的速度太快,用人之际,李隆基自然不能再杀身边人。

他比谁都清楚,除了这个奸诈无能的杨国忠,自己能调动的人,也是有限,封常清、哥舒瀚、高仙芝这些人,虽然手握重兵,但是他忌惮得很,一旦召入京城,难保不是下一个董卓,所以现在如此形势,他想倚靠的军队,还是李光弼的京畿部队。

世人都说杨国忠小人,见风使舵,现在见他如此,忍不住有些喜欢,若不是李格桑养奸臣的策略,恐怕以大唐朝的威势,自己未必能如现在这般摧枯拉朽的攻到长安。

“好,杨相国既如此说,我唐朝恭敬不如从命,大恩不言谢,我这就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