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商税如何收?

不管口中如何说,但是追逐利益,似乎是所有人的本能了。

朱祁镇不过是在大明体制之上露出一个缝隙出来,但是不过数年时间,无数商人就趟出了一条道来。

而大明中枢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是五世说?是新公羊?

不,还是朱熹的理学。

人成年之后,就很难被灌输新的思想,或许等几十年之后,而今这一批人死光了,新公羊的思想,乃至其他思想才能被人深入骨髓的信奉。

但是而今,不管被朱祁镇如果打压,理学还是很多人内心之中真正信奉的学说。

理学本来就是极其保守的。

毕竟朱祁镇所提出的这个法度,那个法度,虽然大臣们都有这样那样的不满与顾虑,但是内心之中还是能理解朱祁镇提出的初衷。

但是江南商人这些种种暴发户的情况,却让他们看不过眼之极,甚至可以称为礼乐崩坏。

这样的情况对他们的打击,要比朱祁镇很多变法更让他们看不过眼。

于是乎,面对大明的财政危机,提出商税,也在情理之中了。

不过,一直拖延不办的,却是朱祁镇了。

朱祁镇对征收商人有这样几个顾虑。

虽然这些年从朝廷税收的角度来看,并没有多少改善,但是如果这个时代有国民生产总值这个数据。

朱祁镇敢肯定,这个数字定然是一个很高的涨幅。

国家没有从社会发展之中分到应得的,这固然是一个问题。但是却不能因为这个问题,就打断了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

收商税是要收的。

但问题是怎么收?

这是一个很讲究技巧的事情。如果真如朝廷很多人提出的事情,一刀切下去,有很多问题的。

其实而今,江南这些年的发展,既是大明发展最快的地区,也是问题最多的地区。

首先,就是经过了吏员的改革后,衙门清明了很多,很多公共事务也有人处理了。但是面对凶猛发展的江南。很多事情还是处于落后的。

最典型的就是苏州。

大明最大的城市是那一座?

不是北京,不是南京,而是苏州。

特别是这几年以来。

朱祁镇经营北京几十年,北京发展一日盛过一日,似乎有几分能赶超苏州的架势,但是这数年,苏州的发展,更是开挂一般。

这主要表现在这几件事情上。

几任苏州知府,每年都有一件事情要做,就是上奏朝廷,增加苏州的吏员编制,以至于苏州吏员编制之多,已经超过顺天府了。

刚刚开始的时候,每一任苏州知府都想修城墙,将苏州外面的市集,容纳在城墙之中。

只是每一次没有开工的时候,就放弃了。

因为他的刚刚规划好城墙,城墙还没有修好,城墙外有快速的变成了房屋。以至于这几年,都没有这个声音了。

因为,后来的苏州知府一算,如果要将苏州城万万包裹在内,城墙要近百里,花费白银小几十万两,甚至百万两之多。

他们立即放弃了。

苏州地方财政是比较富。且不说其他的每年罚脏银都是好大一笔。但是这样大的财政支出,也是一口气拿不出来的。

除非朝廷拨款。

但是朝廷而今的局面,户部尚书怕是一个傻子,才会给苏州拨款几十万,让他们去修城墙。

与此同时,苏州城之中打行特别兴旺发达,甚至商业斗争打着打着,就变成了双方的械斗。

毕竟大明乡下,这种情况也是很正常的。

为了水源,为了土地,为了这样那样的宗族利益。彼此之间拼命厮杀。这种情况,也随着很多人入城。从而带到了城市之中。

或者说,在此之前大明也没有什么城市可言,大部分府县,不过是一个大农村而已。

各种情况复杂之极。

一副野蛮生长的局面。

朱祁镇担心一刀切下来,就坏了而今大好局面。

此刻,面对群臣意见,朱祁镇也不得不有所退让。同时现在的局面,让朱祁镇也认识到了情况的严重性。

大明财政持续性失血,很严重,必须马上补充。

而且朱祁镇也意思到一个问题。

那就是而今朝廷之中,大多数还是对商人看不惯的大臣,但是时间长了,这种局面一定会改变的。

权与钱的结合,是免不了的。

朱祁镇不而今做了这一件事情,将来就不大好办了。

朱祁镇说道:“诸位所言甚是,只是这税该怎么收却是一个问题?朝廷既不能坏了小民生计,也要收上来足够的商税,来接朝廷燃眉之急,当从何处下手?”

韩雍心中已经有了腹稿,说道:“陛下,以臣之见,当实行专卖制度。”

朱祁镇说道:“卿细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