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大明官员的俸禄问题

而且朱祁镇还肯定一点,在他对商人松绑的政策之下,将会有大量的大商人出现。今后这样的对比,绝对要比现在还更加悬殊。

这种情况对大明官员的冲击,朱祁镇必须要考虑清楚。

大明是一个权力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之中,有钱的是比不上有权的。

但是很多之前被官僚看做草芥一般的商人,变得比他们都有钱,会发生什么情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对于这个时代的官员的监督还是比较少的,很多地方,都是天高皇帝远的地方。

朱祁镇能一切了然于心的地方,不过是北京,或者再加上河北一带。更远的地方,只能从一些案牍之中去看了。

更远的地方,连写案牍的人,也未必清楚。

“你的意思是要加俸?”朱祁镇问道。

李秉说道:“陛下,很多官员对于吏员法的推行不满,其实就是推行之后,事多且烦,不能如之前随意了,陛下如果要顺利推行,对百官也要加以安抚才是。”

朱祁镇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来考虑问题。细细一想,暗道:“可不是如此吗?”

同样的一个县,之前的情况,县令只需对接上面就行了,要完成上面的命令,至于怎么完成,其中有多少问题,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

只要这个县令自己能兜着,不让事情闹到上面去,大抵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之后,就不一样了。

吏员成为国家正式编制,虽然比不上官员,但是数日有上下之别,但是他们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之前那种随意性的执政,就要变成了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每一个县令的工作量,就要增加了不少。

很多官员其实没有那么长远的目光。

不会去思考,这一件事情对于国家有什么问题。只会考虑对自己的影响,朱祁镇的举动,明显是给这些底层官员加了工作量。就好像老板加了活,还不加工资。岂能没有怨言。

朱祁镇心中一动,他也明白,增加了俸禄,未必能让官员更加清廉的,至少能减少一些人堕落就好。

而且大明俸禄并不算太高。

朱祁镇当初在俸禄上就留了余地,而今只要能增加俸禄,收买人心,也是不错的。

问题是,朝廷没钱。

最少现在没钱,西域之战,赈灾,这两件事情,让国库的银子,就好像是排山倒海一般的冲了出去。

如果不是有内库还有一些压仓的银子。朝廷的运作就是问题了。

而且增加百官俸禄,看似一个小问题,但是不管加多少,都不是一个小数字,更重要的是,今后这个增加的数目,就会进入朝廷开支的常例之中。也就是年年都要增加的。

朱祁镇不仅仅要考虑现在,也要考虑将来。

如果几百万两的开支,朱祁镇咬咬牙就给了,但这很可能是每年多一两百万两。

现在回想看来,李秉反对,似乎也是考虑这方面的问题。

朱祁镇沉吟片刻,只能将这一件事情给放放。

不管要不要做这一件事情,最少而今不适合做这样一件事情。

朱祁镇看着李秉,心中对李秉的安排也有了决断。

使功不如使过。

李秉用自己能力证明了,他并不是一个酒囊饭袋。

而且虽然朱祁镇强力镇压之下,将清理朝中不少反对派的,但是留下的人就一定支持朱祁镇了。

却是未必。

毕竟,朱祁镇这种压力的清洗,虽然有一点借题发挥,但是本质上并不是政治清洗,凡是下台的,都是有问题的。无非是小问题,被说成大问题,大问题更是兜不住了。

就好像翰林学士彭时,他就是没有什么把柄。但是他也是见大势已去,主动请辞的。朱祁镇仍旧让他享有大明致仕官员的所有待遇。

大明很多官员心态,朱祁镇也能揣摩一二。无非是不想就这个敏感的问题发言。毕竟皇帝只是一时的,而今大明这位皇帝已经登基三十多年,已经是本朝在位第一了。

毕竟洪武三十一年,永乐二十三年。

这已经够长了。

皇帝还能在位多长时间,已经是一个很多人私下揣摩的问题了。

今日冲锋在前,说不定明日就要拉清单。

真正愿意为朱祁镇办事的人,要么是一些与朱祁镇政见相合的人,比如刘定之,王恕,商辂。要么就是想要投机的人,比如徐有贞,马士枚。

能独挡一面,有才华的大臣,朱祁镇夹带里面并不多。、

这种旗帜鲜明的站立朱祁镇大臣,并不多。

朱祁镇说道:“这一次差事,你办的不错,只是今年京察太过严厉了,斥退有数千人之多,吏部的工作也是很重,要选拔得力人员,立即填补缺口,不能耽搁朝廷大事,还有各地赈灾的官员,也要好好的看看,有得力的要提拔,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