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残破京都

杨珍领命之后,自然亲力亲为,为了不给杨家丢脸。他马不停踢的西进,一路上并没有见过太多抵抗。

日本岛上自然是有马的。

但是这马都是相当的矮小的。

大明的战马大多也是蒙古马,与西方一些战马是没有办法比的。但是在日本眼中看来,就是一等一的战马。

更不要说五千骑兵了。

另外五千骑兵并比意味着五千匹战马。

如果不需要渡海,以杨洪的影响力,杨珍想要一骑三马都能做到的。但是渡海而来,所需要的就多了,但是即便如此,杨珍也是带了一千多匹备马。

如此一来,更是滚滚而来,将各地日本人给吓住了。

所到之处纷纷投降。

这也是王英派杨珍的原因。

因为只有骑兵在这种情况之下,可以进退自如。

如果派步卒,如同推进太深,很容易被人抓住,到时候想要撤回来,就不大好办了。但是骑兵,日本军队想要抓住大明的骑兵,还要练上几百年。

即便是万历朝鲜之役,经历过日本战国时代锻炼出来的百战精锐,对大明的骑兵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更不要说这个时代了。

杨珍传来的消息,顿时激励了清州城的人心。

足利义政更是大喜过望,立即向西迁移,进入近江地区,靠近琵琶湖。表现是反攻京都之意。

而今这个消息更是很快就传到了京都。

细川胜元而今已经是一个五十岁的老者了。

他此刻带着几十个护卫走在京都的街道之上,有匆匆而来,在细川胜元耳边耳语,将情况告诉了他。

细川胜元颜色不变,说道:“知道了,禀报将军,在评议厅召集各大名商议。”

“嗨。”这个武士大声说了一声,然后缓缓的退了下去。随即小步跑着走了。

细川胜元的速度不变,依旧漫步在京都的大街之上。他轻吟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细川胜元之所以想到杜工部这两句诗。实在是因为细川胜元眼前所见,就是这般的场景。

京都城作为双方的主战场,战场从京都内部,到京都城外,到底都战斗的痕迹。更多是百姓的伤亡。

这一战引线之一,就是足利义政转而支持畠山义就,畠山政长知道自己在京师危险了,当时他的决定,就是带上身边的武士,一把火烧了自己的宅子。

那一把火,就烧了京都好几条大街,之后细川胜元想要控制住足利义政,足利义政退出京师,也是一路厮杀。

才有而今的局面。

之前繁华的街道,空荡荡的没有一个人,唯有野狗出没。

甚至街道之中,还有饿死的白骨。

为什么细川胜元知道他们是饿死的,原因很简单,支撑十几万大军作战的后勤物资是相当多了。

大战后期,双方军队都出现的粮草短缺的情况。

双方主帅都不约而同的下令就地征集粮草。

所谓的就地征集粮草,其实就是劫掠的代名词。

于是京都的繁华,就付之一炬,双方战死的人并不是太多。但是有多少百姓因此而死,却是不知道的数字。

细川胜元心中隐隐约约的有痛楚之意。

细川胜元在日本也是数代元老了,在足利义政父亲时候,已经是重臣了,经历足利义政的哥哥,足利义政到而今。

大多数时候,细川胜元都在京都辅佐将军。

京都几乎是细川胜元第二个家。

演变成这个局面,是细川胜元不愿意见到的。

说实话,细川胜元真的对足利义视忠心耿耿吗?要知道说起来细川胜元也算足利义政的老师。

是足利义正自己将这个老臣与足利义视绑在一起的。

然后足利义政决然的举动,宁肯向大明请兵,也不愿意与细川胜元缓和关系。

这更让细川胜元伤心。

但是政治家的感情,本来就是多余的。

细川胜元只能做了最坏的选择,那就是更换幕府将军。

但是细川胜元知道这有很多隐患。

最大的隐患就是细川胜元与足利义视的关系。

说起来,足利义视看上去比足利义政有本事,最少精明强干,敢于承担的责任。但是足利义视越有本事,细川胜元就越发现细川家族的未来的危机。

细川家族本来就够强盛了。掌控天下十国,但而今又以细川家族作为,行废立之事,想来就会在山名,斯波,等家族的遗产之上,分割更大一块。

到时候细川家族占据十几国二十国,固然是天下霸主。但是同样也到了众矢之的的地位。甚至连他一手扶持上来的足利义视,恐怕也想办法对付细川家。

这其实不是细川胜元想见到的。

说起来,细川胜元而今就站在时代的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