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西宁读书人

虽然大明很多城池都是洪武年间修建的,但是西宁卫城并不是。

西宁卫城乃是一座古城,汉代就有建城,隋唐时期为湟水县城。宋代荒废,在元代为西宁州城,明初也为州城,后来改西宁州为卫,也就是而今的西宁卫城。

周长八里,并不是太大。

但是此刻西宁卫中大大小小的官员都在外拱手而立。

西宁李家二房李文,也是西宁卫指挥佥事,李氏土司的族长与西宁指挥使祁成。已经各地土司纷纷在西宁城东门等候。

西宁卫指挥使祁成与李文微微拱手,两人皮笑肉不笑。

全西宁城的人都知道祁家与李家不对付。而祁成就是李英想要让自己侄子夺取的祁家嫡子。

有这一层渊源在,两方关系能好了才怪。

不过,在官职上祁家压过李家一头,但是在实力上李家胜过祁家一头。

祁家的威势仅仅在西宁卫这弹卵之地,外边的人未必知道西宁祁家,但是李家的伯爵,在大半个中国都能吃得开。

这也是朝廷故意营造的一种制衡。

内阁也不会让下面一家独大的。

于是西宁卫内部基本情况,就是这样两强争雄,但是本质上来说,李家势力在祁家之上,不过是碍于朝廷体制,不敢做的过分而已。

否则祁家早就不在了。

等于谦到了。

对这样的官场接迎,于谦很熟悉。不过,还真想让于谦发现一些出乎意料的人。

于谦指着眼前的人说道:“他是?”

李文说道:“此乃西宁儒生之首,也是西宁书院的祭酒张文。”

张文长揖到底说道:“学生见过大人。”

于谦看向张文,他看得出来,张文文质彬彬,衣服上还有补丁,但是神色很好,筋骨不错,在于谦看来,在西宁这个地方,见到这样的人,有些稀奇。

西宁虽然不能说蛮荒之地,但是总体来说,也是不通什么人文的地方,读书人很少。能有一个就不错。

于谦伸手扶起,说道:“你是何出身?”

张文说道:“学生惭愧,监生出身。曾为山西太原吏目,家母意老,归家奉养,教授子弟。”

如果在其他地方,张文万万不会入于谦的眼,这个不是科举正途出身,不过当了一任吏目。

吏目是什么官?

还真不好说,类似于办公室主任,不同地方的办公室主任品级自然不一样,即便如此吏目最多不过从八品,最低是从九品,甚至是不入流。

于谦无疑歧视,但是几乎能站在于谦面前的人,最少有一个秀才前程。

不过,于谦看到张文,心中却感到一个计划。说道:“张朋友,本官也是第一次来西宁,可否为本官向导。”

张文自然是大喜过望,说道:“故所愿也,不敢请尔。”

于谦就让张文为向导安排这一行人。

张文还是有些才能的,将大队人马都安排好了,当然了,大军在城外扎营,于谦带着几百亲卫入城休息,并占了西宁卫指挥使衙门。

于谦告诉众人,原来疲惫,有事平日在议不迟。却将张文留下来,促膝而谈。

张文受宠若惊,坐在于谦面前,如坐针毡。根本不能有片刻安稳。于谦也看出他的紧张,于是先询问了一些,无关要紧的事情。随即将事情转到圣贤之道上。几句话下来,张文的心情也慢慢平复了。

于谦问道:“朋友久在西宁,却不知道西宁有进士前辈吗?”

朋友,前辈,这些话其实并不是现代的意思,而是科举文化下的术语,朋友就科名的士大夫对没有功名的人来称呼,而前辈也是指科名在前的士大夫。

张文说道:“惭愧,西宁荒凉,有史以来没有一个进士。”

于谦对此并不没有多奇怪。在他看来,这也是大明对西宁这一带失去控制的原因之一。

虽然士大夫坐大,固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的,但是如果当地这些土官,豪强坐大,他的威胁要比士大夫坐大更加严重。

于谦之所以对张文另眼相见,就是因为张文代表了西宁士绅。

虽然这一股势力而今还很渺小。但是如果这一股势力壮大之后,也是会让西宁对北京产生更多的向心力。

不管怎么诟病文官集团,但是有一点却不能否定的。

那就是文官集团是大明的根基,也是最维护大明的势力之一。

于谦问道:“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张文说道:“在下惭愧,虽然有心读书,但也算不得名师,没有名师自然也没有高徒,而西宁又是卫所,掌管西宁多为武夫。他们不懂读书之妙,连西宁卫学,也是永乐末才建的,一直一来师生都不多。”

“实在是条件有限。”

于谦心中暗道:“看出来了。”

国子监监生在太祖太宗年间,还是校规严苛,出来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