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脚踏式石碓(第1/2页)
章节报错
每次对外的交流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够结束的,将几人送出部落以后,宋宸回到部落继续研究舂米的装置。
自从大米成为部落里的主食以后,每天舂米就变成了最麻烦的事情,香喷喷的大米固然好吃,但是一天几十斤米都要靠舂出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次舂米都需要两人,而且用手一直砸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每天晚饭前后,部落里都会有十几个人忙活着舂米,就算是这样,也得用掉快两个小小时才行,而且舂完之后,整个人都是非常疲倦的,每天这样弄,大家对于大米也就不像当初那么热情了。
部落里是轮流舂米的,几乎所有人都会去弄,每次舂完米,第二天都是恶狠狠的吃上几碗,然后吐槽大米的不合理,毕竟相比于各种动物,稍微收拾一下就能吃,大米也太过麻烦了一些。
既然想要把大米作为部落里的主食,舂米这一关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舂米也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只是太过费时了一些,不过这种简单的事情,通过简单的工具还是可以节省不少力气的。
除了最普通的手舂式,还可以做出简单的脚踏锤来替代手,相比手,用脚自然是要轻松得多,而且如果配合的好,一次甚至可以多踩几个,能够大大的提高效率。
除了脚踏式,还有更为省力的水碓,这也是古代历史上最省力的鼓捣工具了,而且由于只需要用一个人就能够操作,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这样的工具自然是宋宸最想要的,但是水碓的制作并不是那么的容易,一个环形的水轮就足够公输忙活的了,其中各式的杆子也是非常难以制作的。
所以虽然想早些用上这种最省力的工具,从部落里的实际条件出发,宋宸还是决定先做一些简单的,而且时节也快要到冬天了,现在花费不少的时间做了出来,最后却用于河流被冰封住无法使用可就是亏大发了。
综合考量之后,目前还是简单的脚踏式更加的适合部落里,而且这些工具虽然制作难度上有些挑战,但是以部落现在的水平也不是说完全做不出来,只是选择更加适合部落里的而已。
只是做简单的脚踏式的就要轻松许多了,现在的石堆可以与脚踏式的无缝衔接,只需要把用手的木棰子加上一个简单的杠杆结构就可以了。
把原本只是一根棍状的木槌加上一个横着的木头,由于这是要不断捶打的,只是单纯的用绳子绑的话就明显是不够看了,不论用绳子绑的有多严实,经过长时间的震动也会逐渐的送下来,最好的还是采用最牢固的榫卯结构。
榫卯结构的物件在部落里并不是很常见,最多的还是烧窑用的风箱上面,由于一用就是一整天,对于结构的需求也就比较大,所以宋宸从一开始就用上了简单的榫卯结构,使用效果也非常的好。
后面公输也经过了不断的改进,现在的风箱用起来更加的顺手了,而且也不会有什么松动,其他的工具也只有木耙子上是木头楔起来的。
这次改进石堆,对于公输也是个不小的挑战,毕竟除了需要楔好的部位之外,最中间的杠杆才是最难解决的,延长的木棍需要在不停的翘来翘去,这对于结构的强度还是要求比较高的,这种结构几乎和后世的跷跷板是差不多的。
公输所选用的木料都是部落周围最结实的树,不过木头结实了,想要做出所需要的形状就比较困难了,哪怕是用柴刀砍,效率也不是很高,砍了半天也没有多大的变化,宋宸最后直接就放弃了用柴刀来砍。
这样的砍动,对于柴刀的磨损也太大了些,没砍几刀,刚磨出来出来的柴刀就又卷了刃,可把宋宸心疼坏了,反正都是砍不动,倒不如用石头慢慢的磨来的痛快,至少是不用担心柴刀的磨损了。
其实如果是用新鲜的木头的话也不至于这么困难,但是为了保证木架结构稳定性,而且能够在第一时间就能够派上用场,最终还是用的部落里存下来的木料,这可都是干透了的木头,坚硬程度简直是令人发指。
不过慢慢的用石头磨效果也还不错,至于需要打孔的地方也都是用火烧出来的,虽然是不够好看,但是至少用起来已经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了,
一个简单的脚踏结构,宋宸和公输花费了整整两天的时间才做好,而且由于山洞里空余的地方也并不多,所以只能是按照在外面,在外面装这个还是要方便一些的,尤其是中间的两个柱子是要埋在地下的,部落里能直接往下挖的地方并不是很多,建粮食窖的地方基本上就是最后的一块大一点的地方。
而且这种石碓占地面积也不是很小,就更别说部落里一次性还要建六个了,说不定以后还会增加,倒不如直接建在外面来的实在,现在的温度还是很高的,只需要搭建一个能遮风挡雨的棚子就好,后面用土砖把墙给围起来,那么就算是冬天下雪也不是什么问题了。
将石碓挖个小坑放好,再调整好两者直接的距离,将两根柱子埋进低下,简单的脚踏式石碓也就算是安装好,由于还要继续做这种石碓,宋宸就简单了搭了个小棚子,不过遮个光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下雨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