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

许叔冀看着面前的一纸调令,脸上有些阴晴不定。

调令出自张九龄之手,但是所盖的印记却是尚书令的大印。

裴旻是当朝辅政大臣、尚书令,在实权上甚至可比皇帝。

换作以往,对于裴旻的调命安排许叔冀不敢有任何的迟疑,但是现在这位南阳太守心底充斥了不满的情绪。

人心是会随着环境而变的。

就如安禄山,当年他最大的愿望不过就是有用不完的钱,找一个美得跟天仙一样的女人,踏踏实实的过日子,哪里会有逐鹿天下的意思?

许叔冀也是如此,一开始他的志向就是安安心心的当着官,管着一方百姓。

但是随着安禄山造反,北地失陷,中原动荡,许叔冀开始有了别样的想法。

他心生了一个念头是英雄生乱世,还是乱世出英雄?

许叔冀觉得自己既然身在这个时代,理所应当的趁乱干一番大事,成为历史的弄潮儿,而不是随波逐流,平平淡淡的过这一生。

于是,许叔冀利用职权的便利,污蔑南阳城守袁松通敌,将之处死,收缴了袁松的兵权,并且散尽家财并以抵御叛军为由,招募乡勇,组建了一支军队。

安禄山的重心放在河东、淮南,对于南阳兴趣不大,只派了小股部队劫掠袭扰。

许叔冀自身还是有一定才华干略的,将来袭的叛军通通击溃。

在乱世,手中有兵,等于有权。

许叔冀在南阳表现出色,李亨为了拉拢他,以其为御史大夫,并且授予南阳侯的爵位,另之镇守荆襄门户。

许叔冀一跃数级,自是志得意满,雄心勃勃,将军中将校都换成自己的亲信,把南阳守兵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许家军。最近他甚至琢磨,等自己再立大功,便向朝廷申请为荆襄节度使,将荆襄一地纳为自己的统治,成为唐王朝的封疆大吏之一。

然而这一纸调令却打乱了他的如意算盘。

在这关键时候,裴旻居然安排了一个人叫张巡的人,担任一直空缺的南阳城守。

这简直岂有此理!

张巡此人许叔冀还是听过的,是一个很了不得的人物。

之前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地方小令,叛军因黄河冰冻渡过黄河,击溃了王晙、杜暹,河南上下不是望风而降,就是为叛军的兵马击溃击败。

唯独一个小小的巩县让叛军吃尽了苦头。

巩县令就是张巡。

张巡进士出身,是一文人书生,但是他满身的气节、义气,就如昔年的秦叔宝一样,义薄云天,对遇到困难来依靠的人,都倾囊相助,豪无吝色,因故身旁聚集了一群英杰,而且他治绩优良,很受民众拥护,直接号召了千余兵勇抗贼击敌。

在叛军的腹心地,张巡外无援兵,内无粮草,他硬生生的扛住了压力,从巩县打到了汜水,击破了杨万石的三千降兵,南下郑州投奔李巨。

郑州李巨怀疑张巡投降了叛军特来诈城,将张巡拒之门外。

张巡无奈转战去密县,燕军将领张通晤攻陷宋、曹等州,听闻张巡这股散兵,亲自率兵来战。

张巡知道自己无兵无粮,死守密县无异于坐以待毙,大胆的弃城出动出击,打了叛军一个出其不意,杀的张通晤丢盔弃甲。

张巡缴获了粮草、兵器,离开了密县,撤往阳翟。

这时的雍丘县令令狐潮反叛郑州李巨,取其首级投向安禄山的燕军。燕军任令狐潮为军将,率兵追击张巡。

张巡抵达阳翟,与阳翟太守贾贲合兵。

贾贲有兵两千,而张巡只有六百,但贾贲敬服张巡转战千里的才略义气,尊他为帅,将两千兵马托付。

令狐潮会同燕军将领李怀仙、杨朝宗、谢元同等率兵四万余,攻打阳翟。

张巡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以两千余数,坚守阳翟三十一日,历大小百余战,歼敌近万。

张巡与贾贲商议,阳翟战略意义不强,且城墙久攻破败,不利于防守,连夜弃城撤退。

张巡、贾贲最后撤到了临颍,与李琰亲自任命的河南都知兵马使鄂王李瑶汇合,从此没了音讯。

对于张巡的销声匿迹,许叔冀并不觉得奇怪。

叛军占据河南一地,朝廷在第一时间下令御敌,命徐州方面、淮西方面以及河南地区反击叛军。

但是不论哪一路,他们取得的成绩都远不如在河南转战千里,闹得天翻地覆的张巡更要出色。

他们一个个手握重兵,战绩却不如一个小令,这脸都丢在姥姥家了。

面对如此了得的人物,让他销声匿迹才是最好的选择。

许叔冀万万想不到张巡居然得到了裴旻的青眼器重,直接升为南阳城守。

若是换一个人,许叔冀不会如此慎重。面对张巡,却由不得他不谨慎。

许叔冀注意到了,张巡是带兵前来的,有着自己的班底,他那三千百战强卒实力绝不可小觑。一但让他在南阳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