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溜须拍马 投其所好(第1/2页)
章节报错
裴念及此处,心底莫名有些不安。
联想到阿拉伯这些日子反常的情况,忍不住念道:“那头狮子不会是想将我拖在这里吧?”
裴继续看着手中的信,信中张九龄也将张光远至青海湖求助的事情说了。
同时也直言不讳的说了他出手相助的后果。
王是庙堂上的红人,是现今朝堂上的第一心腹重臣(在张九龄眼中,高力士只是内侍,一个太监并不算重臣)。
要是出手相助,很可能会得罪这个当前的红人,而且裴是外臣,过于干涉朝中的事情,很可能的会有不利的影响。
张九龄并没有让裴出手相助,而是将这个事情说了。
裴懂得自己这个部下的意思。
张九龄知道自己要是开了这个口,以裴的脾性无论如何都不会拒绝的。
但是此事于大局而言,张说却是当救,可对于裴自身来说,有害无利。
因为就算救了,张说也不可能继续进入权力的中心了。
人走茶凉,树倒猢狲散,就是如此的现实。
所以裴救张说,非但得不到半点的好处,反而会惹来一身骚。
故而张九龄将真正的选择权交给了裴,出手或者不出手,让他自己做主。
裴犹豫了会儿,让人叫来了孙周。
“你立刻分一部分的人给我调查一个人,王,此人是忠是奸,务必查清楚。还有长安最近有什么特别的消息,也顺便一并调查。”
孙周略一皱眉,说道:“明白,属下这就安排。”
裴也知道缘由,自从战事开始,孙周负责西域、阿拉伯的所有情报,将重心都移到了西方,突然要杀回去调查长安的情况,在人手方面有着一定的不足。
“我会给我夫人写一封信,让她派青羽盟协助,有这个地头蛇在,人手方面你大可放心。”
孙周眉头舒缓,高声道:“明白,属下这就去办。”
裴想了会儿,还是决定要救张说。
张说不只是一个首相那么简单,而且还是一代文宗,统领文坛数十年,声誉斐然。
他在御史台相安无事倒好说,一但刑罚加身,那可不是小事了。
士林的文笔诛罚,很可能牵连巨大。
现在唐王朝正在关键的时候,实在没有必要平白惹出政治风暴。
不过他并不打算亲自出马,而是迂回而行,写了一封信给高力士,看他能不能出手相救。
若高力士不愿意帮忙,再想别的办法。
裴的信快马加鞭的送到了长安高力士的手中。
高力士神色有些萧索疲累,不知为何,精神有些不正,看着裴的来信,微微皱了皱眉头,低头深思。
“高爷!”
王意气风发的从远处走来。
对于高力士,王还是极为尊敬的。
面对两太子、皇子都叫“阿翁”的存在,王跟驸马国戚一样,以“爷”相称。
高力士将信藏好,笑道:“陛下有请,王寺卿随我入内。”
对于这个身兼十个重要职位的重臣,高力士也表现的极为客气。
至于为什么是十个?
不是张光说的八个,那是因为就在张光向张九龄求助的这段时间里,王又升官了。
王快步向殿内走去。
李隆基一脸忧色的高坐上方,见到王的到来,脸上先是一喜,随即又有些欲言又止,难以启齿。
王心思灵透,先是恭恭敬敬的行了一个大礼,一脸喜意的说道:“臣王见过陛下,有一个好消息要跟陛下分享。臣负责太府寺许久,经过一番改制,收获不菲。臣择其中五亿租庸调以外的缗钱,献于宫中,以供陛下使用。”
李隆基闻言心底大喜过望。
他之所以脸带忧色,便是因为宫中没钱了。
莫要以为皇帝就是高高在上的,一切财物调度,想怎么花费就怎么花费。
当然历史上的昏君确实是这样的,但唐朝的制度已经倾向合理化。
国库与皇帝自己的金库是分开的,李隆基也跟朝臣一样领着自己的工资,宫中的一切调度皆有一定的标准额度。
只不过这个额度是李隆基自己定的。
假若李隆基的小金库用光了,需要调度国库的钱财,则需得到财政大臣的准许。
李隆基即位的时候,崇尚节俭,甚至规定三品以下的大臣,以及内宫后妃以下者,不得配戴金玉制作的饰物,并且遣散宫女,以节省开支,将消费额度定的极低。
后来因为要养梨园,多次改了消费额度,但都在朝臣的接受范围之内,也无人说什么,也从未有挪用国库的钱财的举动。
但现今李隆基却发现自己的小金库不够用了,这才是月中,还有整整半个月的时间,怎么过下去?
这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即便是皇帝也为钱财烦忧。
王负责大唐的金库,李隆基本意是想向王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