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九年义务教育(第1/2页)
章节报错
细细咀嚼了李承乾这番话后。
李世民眯缝着眼睛道:“在科举中,多开设一栏作为武举,倒也可以。”
“只是这强制百姓读书的事儿,怕是会引起不小的骚乱呀……”
毕竟,百姓都是要务农的。
男子若都读书习武去了,谁还务农?
难道都指望着家中老叟?
这肯定是不可能的。
毕竟人民的认知率,还没有后世那样高。
况且,就算是后世那样科技高度发达,并且人人都受到文化教育的情况下,对于某些新鲜事物的认知度还非常低呢。
就更别提,现在这样一个时代了。
但李承乾是谁?
他可是来自于二十一世纪的bug。
他在从北漠回来的路上,就在琢磨这事儿了。
并且按照这时代的背景,他也想到了应对之策。
所以,听闻李世民的话后。
李承乾不慌不忙的回答:“强制读书这事儿,并非要像寻常士子那样,寒窗苦读十余载。”
“父皇只需成立几个机制,一是小学机制,二是中学机制,三是高中机制,四是大学机制。”
“一则是强制要求七岁上的孩子,必须到大唐建立的书塾中读书三载。”
“这三年,教授的内容,主要以识文断字为主,以三字经百家姓这类简单的书籍作为课题。”
“待到三载后,参加朝廷统一举行的考试,若考过方有资格上中学。”
“当然,若家长同意孩子继续读书也可以通过自费的方式读中学。”
“中学教授的内容,就与小学不同了,这个阶段要教的便是乡试要考的所有内容。”
“待到在中学学习三年后,则要再次参加朝堂统一举行的考试,若考过则有资格上高中。”
“若考不过,不论家长是否有钱,不论家庭背景,都不可以再读。”
“若想上只能通过后期努力,来年再考。”
“而高中的课题,则就要更加高深,我觉得要以会试全部考试内容作为课题。”
“这样一来,待到高中三载结束,至少这些人对于会试所有内容,都有一个大概的观念了。”
“而高中结业后,就要进行最后一次考试,若考过了就要上大学了。”
李承乾笑道:“旁的我不敢说,这几次考试后,大学内剩下的定是万中无一的天才。”
“大学的院长,正如之前我说的,要由父皇亲自担任。”
“这不仅会让父皇桃李天下,更能将父皇的威名传至千万里外。”
“并不定时的派遣朝中大臣,前去授受政务军务以及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识。”
“待到大学三年结业后,这些人基本都成了大唐独一无二的人才了。”
“那时,父皇便可例行指派,这些人去往各地,担任力所能及的职务。”
此刻,李世民已经被震撼的连话都讲不出来了。
只有李承乾能听见,那不断响起的惊奇值。
{收到来自李世民的惊奇值+99……}
{收到来自李世民的惊奇值+99……}
{收到来自李世民的惊奇值+99……}
{……}
良久后,系统提示音才终于停歇。
李世民抬头望着李承乾道:“那武举一科,你打算如何做?”
“这也简单。”
李承乾摇头晃脑道:“在各地州府,开设武学院,专司招收那些没考上高中,想通过其他方式改变命运的学子。”
“当然,想要进入武学院也要进行考试,例如力量考试、敏捷力考试、兵法推演考试。”
“考试通过后,方可进入学院学习。”
“待到五年后,武学院学子要来到长安进行结业考试。”
“不论是比武也好,还是比拼兵法推演也罢,能通过考试的,就能直接进入军旅。”
“凭考试评分,他们便可以直接担任伍长什长一类的基层武官。”
“当然了,至于能否得到重用,就要看他们的本事了。”
“而父皇,自然也能从中挑选出自己看中的人才加以重用。”
良久后。
李世民才长长的吐出一口气。
他摇头道:“没想到,你对此竟能有这番见解。”
“回去后,把这些全部写在纸上,拿给我。”
“其实,儿臣早就已经拟好了。”
“啊?”
李世民满脸莫名其妙:“你小子早就准备好了?”
“当然了。”
闻言,李承乾伸手入袖口,从袖口内扯出来一本奏折地给李世民。
“儿臣已经在这奏折上详细的描绘了关于改革科举的所有事宜。”
李世民接过奏折,看过一遍后,顿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