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伞控股公司发威的结果。

所以香港股市的真实水平肯定不想现在表现的那么优秀,自然也就不可能狮子大开口,那只会恶了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

经过这么一番操作,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手里拥有的目标企业的股份普遍都达到了70%左右,已经和完全控股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如果不是赵一不想让这些企业退市,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手里的股票就已经达到了退市的要求了,完全可以擅自决定是否退市。

不过香港股市的体量本就不大,如果这些蓝筹股都退市了,那香港股市真的就没有剩下多少好东西了,那香港作为东亚金融中心的地位就要受到严重的影响。

这也是赵一不选择退市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些企业虽然在香港非常的不错,但是和自己旗下的企业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他看重的不是这些企业能够给他带来多少收益,而是为了这些企业在香港的影响力,让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这次坐稳香港第一大财团的宝座。

当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向外界透漏自己拥有绝对控股权的这些企业的消息后,自然又引起香港金融界以及企业界的震惊。

甚至有些企业的总裁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发现原来自己的位置可能不保了,拥有如此多的股份,在董事会上基本上能够一言而决了。

随后不久,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宣布对这些新掌控的企业进行整顿和梳理,这里面自然又是一番腥风血雨,这里就不必多说了。

这次股灾的始作俑者还是美股的崩盘导致的,虽然他们因为体量太大,总体提跌幅没有香港股市那么夸张,但是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面对股灾这种事情,赵一可能还不好意思对香港股市下手,毕竟如果被发现,可能让自己陷入被动当中,而且体量也不大,根本就经不起自己折腾。

所以一开始,他的目光就瞄准了哪些国际性股票市场,而且还不仅仅只是太阳花投资公司,就连国内的平安保险和其他几家证券投资公司也派了出去。

说实话,国内的证券企业这几年里面虽然也有长进,但是限于国内的金融环境,他们想要有很大的作为也很难办到。

一方面是因为国内的股市体量太小,想要在里面折腾一下,很可能就直接引来监管机构的注意,虽然没有犯法,但是这么盯着也不是一个办法。

另一方面则是真正需要融资的企业,经营状况其实都不会很好,反而是那些优秀的企业,并不急着上市,甚至压根儿就没有想过上市。

像他旗下的实体企业产业,规模就在国内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而且也是国内最优质的一批资产,而这些企业就不会拿来上市。

更重要的是,这些企业的体量太大,别说是国内的股市,就是拿到美国的股市上面去,也是妥妥的巨无霸级别,就连美国现在的股市都有点不够看的。

所以这些证券投资公司就算是想要投资股市,其实也无从下手,只能是进行小规模的投资,并没有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这方面。

反而将自己的精力放在配合国企改革,为真正具有投资价值的国企提供资金支持,这比操作股市强多了,收益也大很多。

所以在国际化投资方面,他旗下的这些证券企业其实经验并不多,基本业务都是在国内,对于国外资本市场的认识不够全面也不够客观。

虽然这些证券公司的总裁都是从具备国际金融经验的人才当中选拔的,但是要在国际金融市场独当一面,还是欠缺点火候。

道理也简单,因为这些证券企业的负责人虽然有国际金融经验,但是也没有独自主导过一场国际金融战役,理论知识肯定是有的,但是动手能力如何,还真不好说。

相比起这些证券公司,反而是平安保险公司具备一点国际化金融投资经验,毕竟他们手上庞大的资金必须要找一个增值的地方,而国内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所以也只能对外进行证券投资,他们自己也有证券投资部门,规模还非常的大,比这些证券投资公司加起来还要大。

只是自从上次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股市的发展都是整体向上的,在这样的氛围下,他们几乎都不要操心很多,就能够稳稳当当的赚取利润。

这也是为什么他这些年里面不怎么过问平安保险公司的投资事宜,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他们的证券投资部门不傻,基本上都是稳赚不赔的。

加上创立之初,平安保险公司的体量也算不上很大,至少在资本市场上面,也就是一个小不点,根本不值得他花费很大的精力。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除了国内庞大的福利保险资金之外,还有国外庞大的重疾医疗保险资金,加起来的规模可是相当的庞大。

国内的福利保险资金还好一些,每年也要在国内用出去不少,每年剩下的并不算很多,但是只要资金在他们手里打转,就必须要利用这些短暂停留的时间赚点利润。

而且这部分投资还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