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范溪家的贼(第1/2页)
章节报错
范溪家的贼
交易完成,周林便不再停留,心满意足的回了家。
鹿笙儿和楚千芊拿着买到的东西回了教室,将助教拿来的复制品摘下,换上周林画的《行旅图》。
助教和同学们都凑过去观看,大家都觉着这幅所谓的临摹,很有可能也是印刷品,因为实在是画得太好了,可经过仔细辨认之后,不得不承认,这真的是手绘。
所有人都难以相信,真的有人可以做到画得跟原作一模一样?
还有个心细的女同学,拿出放大镜,去一片片对比上面密密麻麻画得如芝麻大小的树叶,竟找不出丝毫不同来!
那助教心有不甘,他不会无聊到从画面上找不同,而是想从笔墨上挑出些毛病,看了半天竟说不出一句话,他隐隐感觉,这张画的用笔,似乎比范溪真迹还好一些。
没想到那个不起眼的年轻人竟恐怖如斯,这样的用笔,只怕美院最富盛名的老教授,在鼎盛时期也未必能达到如此水平!
他究竟是何人?
年纪轻轻就到了这种境界,若是再过上几十年,岂不会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大画家?
助教不知道的是,周林画到这种程度,可是经过成百上千年的练习,这是他的基本功,但也是他最高的成就,一旦脱离了稿子,让周林自己创作的话,那就只有抓瞎一途,完全就没了章法,再给他一百年,估计还是这样的水平,难以提高。
在绘画上缺乏创造力,这是周林的短板,可能唯一让他骄傲的是,他可以做到学什么像什么,当然这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好处--造假!
周林无法做到像其他造假人那样举一反三,用名家的手法创作新的构图,用来冒充名家真迹,他只能完全照搬原作进行临摹。
但好在他自己有大量藏品,把自己的藏品临摹一遍卖出去,只要手中真迹不流出,那就谁也发现不了。
当然如果别人手中有他感兴趣的画作,若是对方不肯相让,周林只需看上几眼,回去就能临摹出来,然后找机会再去掉包,那么真迹就到了自己手里。
他在自己每一幅临摹的作品中,都加了暗记,这样才能辨认出哪张是真的那张是假的,因为他画的实在是太像了,经常会连自己都分辨不出来。
国家博物馆的那张《行旅图》也是他的仿品,当然不会是像鹿笙儿想的在博物馆中掉的包,而是早一千年前,范溪画完不久,就被他给换走了。
其实范溪当时也有察觉,只是看仿品可能效果更好,他又跟周林关系不错,同时周林经常给他提供高质量的绘画材料,甚至连画《行旅图》用的绢和毛笔墨条,都是周林提供的,他也只好睁只眼闭只眼,只当什么都不知道。
助教可不会相信国家博物馆那张藏品会是周林画的赝品,他认为周林画的再好,终究不是原作,便提示鹿笙儿,临摹学习还是需要按照原作的路子走,怎能跟着临摹的作品临习?
因此还是想让鹿笙儿使用自己那幅昂贵的复制品,甚至同意将复制品留下来几天,而不是每天拿过来再带回去。
只是这个时候他是不敢再提复制品价值多少,人家一张仿品就花了五十万,还不说其他物品的价格。
鹿笙儿已经对博物馆那张藏品起了轻视之心,当然就更加看不上复制品了,何况复制品制作的即使再精美,还是无法和手绘的效果相比。
周林那张作品一挂上墙,便扑面而来一股雄浑的气势,两厢比较,明显不同,手绘的作品更有灵魂。
鹿笙儿认为,周林那家伙人虽然不怎么地,画画还是有两下子,卖的东西也算靠谱,临摹的话还是用他画的《行旅图》保险一些。
见鹿笙儿坚持用周林的临摹稿,助教也是很无奈,旁边的男同学趁机提出借他的复制品用,助教极不情愿,但想到有此由头,便有借口天天来教室,于是忍痛答应下来。
铺上五十万买的绢,研了价值三十万的小墨头,泡开千年古笔,鹿笙儿便重新开始临摹《行旅图》,不时有好事同学凑过来,看那价值万金的绘画材料,然后去和别人嘀咕:鹿笙儿买的东西都是新的,她肯定是上当了!
那个小子终究还是个骗子!
他那么有钱,都是骗来的!
不管同学和老师怎么看,鹿笙儿上手不久,就有了自己的认知:原汁原味的材料,果然很重要!
同样的线条和笔墨,在范溪同款绢丝上,画起来就是顺手,也更容易出来范本上同样的效果。她在很多细节上,终于能够感受到范溪为何那样去处理,因为在材料的限制下,那样处理更容易达到目的,所以画起来不会感到拧巴。
而那种拧巴感,是在之前材料上绘画,为达到原作效果而一直存在的,现在则完全消失了!
鹿笙儿越画越舒服,连一直在旁边观看的楚千芊都察觉到她状态的变化,连夸笙儿姐画得好。
助教过来看了一会,发现鹿笙儿下笔还真有了提高,心下黯然,有心再挑些毛病给她示范两笔,可想到绢丝那五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