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案的事情自然是交给大理寺与刑部,只要交过去,右相就有办法把案子做成铁案,然后推自己人上~位。

只是右相太想当然了,李东阳把奏折往案几上一放,留中不发,是不是真的做了那么多恶事,待查证后再说。

目前还是保持原样的好,李东阳可不想等到孟可心出关后,她的朝堂被自己搞的一团槽。

就连左右相都不打算重罚,只要他们没有做出背叛国家的事情,就交给孟可心处理。

相信孟可心也知道他们结盟的事情。

看到李东阳的动作,老太傅长出一口气,朝会继续进行。

户部尚书勾唇露出得意的笑容,他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儿,只要自己不损害国本,不站队,君主就不会动他,这是本钱。

右相气哼哼退后,对自己身后的朝臣送上鄙夷,明知道朝中站着大贪官,居然不站出来支持他。

接下来的送上来的就是正常奏折,没有再参谁或害谁,而是地方官上奏各地情况,有报喜有报忧。

报喜的是丰收,报忧的是受灾。除此之外还有庆功的奏折,那就是劝土匪下山,这是政绩,当地的父母官很会贴金。

又是忙了一午,李东阳下朝回到仁寿殿,还没坐定就传来老太傅求见。

想到朝堂上老太傅欲言又止的样子,李东阳立刻命人把老太傅请进来,双方做定老太傅直接道明来意。

“王爷,老臣得到消息,凤三长老带来的使者曾经与左右相接触过,至于他们有没有变节不清楚,但是户部尚书在这时刻万万不能动。”

老太傅屁~股还没坐下,先沉着脸讲出这串话,可见老太傅也是真的忧心重重。

“我明白,目前朝堂上的官员只要不是损坏国本投敌卖国最好不要动。”李东阳道,这道理他清楚。

老太傅叹了一声,看着李东阳说道:“你刚刚回来,朝堂势力分布怕你还不清楚,老臣就抖胆跟你讲一讲。”

“好,老太傅请。”李东阳很礼貌的做出洗耳恭听的动作,倒要看看老太傅对此有什么发言。

朝堂中的大势力目前有三股,左右相各一股,除此之还有一股是以贤亲王为首的势力,除此之外都是小势力,目前可以忽视。

贤亲王孟浪是孟家旁支,孟可心复国后封为亲王,孟可心对此人很重视,刚刚开始贤亲王也没野心,一心为国,只是这两年突然画风变了。

原本不拉帮结派的贤亲王开始招收幕僚,拉拢大臣,他为什么这么做老太傅不清楚,也提醒孟可心注意,只是没有引起孟可心足够的重视。

孟可心说的好啊,在绝对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是枉然,她的这份自信让她没有充分认识到贤亲王的危害。

直到贤亲王的势力真正成长起来,再想阻止有点晚了。

至于左右相斗法那是朝中格局自然形成,如果左右相和和气气,坐在龙椅上的孟可心就该真的着急了。

原本也只是斗法,同样不知道这二人何时拉拢了一批朝臣,势力日渐强大,成开了三足鼎立之势。

讲到这儿老太傅很自责,觉得自己没有帮孟可心看到强大的危害,以致于尾大难除,很可能引起朝局不稳。

不过百官中绝大部分还是忠于孟可心,这点老太傅可以保证。

李东阳摸着下巴想心事,这种保证李东阳觉得可信,因为吴国建国不久,孟可心算是开国皇帝,威信不是一般高。

再者吴国各方面的发展肉~眼可见,孟可心是位好皇上,为老百姓办了许多实事。

老太傅在重点讲了三大党派后,再次提醒李东阳不要动户部尚书,那个位置很重要,就算梁尚书贪点也没关系,先用着。

实在不行以后再换,反正不能给那三大势力可趁之机。

李东阳没有意见,既然老太傅在这儿,于是李东阳很开心的请老太傅帮着批奏折,理由就是他不大会。

老太傅很高兴做先生,拿起奏折边看边讲解,希望自己的言行可以教导李东阳,却不知道李东阳就是利用他减压,因为奏折又堆满了案几。

昨天的奏折批完,今天再堆满案几,这么强大的工作真不是人干的,这是李东阳的心里话。

在李东阳批奏折时,鹰眼也在高速运转,穿行在百官府地,打听各类小消息。

石头李二与暗五也没闲着,帮着李东阳完善百官关系网。

下午回到逍遥王府,百官关系网已经完善的差不子,反正四品以前的都写上了,四品以下的还需要统计。

李东阳站在关系网上,心里想着三大势力,这三股势力重点关注,必要时一一拔~出,他可不管什么左右相对立,也不管贤亲王是不是孟家旁支。

这上面的关系网错宗复杂,左右相的手不止伸到百官之中,只怕地方官也不少是他们的门生,这么下去可不是好事。

别看李东阳在老太傅面前表情淡淡,心里有着成算呢。

“大理寺少卿那里查的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