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认为这概念并无必要。

耗资巨大的末日避难所,设计目标,是使用者在其中的高概率长期幸存,从这一点上讲,构造上与避难所分离、完全为“极端意外”而设计的藏匿点,根本也无法实现既定功能,完全是一种浪费资源的设计。

试想,倘若避难所都因种种原因,被外力破坏、或者出严重故障,让使用者不得不离开,那么即使躲进更隐蔽、狭小的最终藏匿点,

也至多是苟延残喘,而没办法一直安然生活下去。

从这种角度,早年间,在参与规划、设计避难所时,方然更习惯称这一构造为“墓穴”。

而薇薇安与年迈奶奶的境遇,自然也不难想象。

地下深处,单向通道被封闭,一切生存所需都依赖不可补充、坐吃山空的储备,不仅如此,也没有任何应对重大变故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尚年幼的小女孩和一个年迈的老太婆,可想而知会有多危险,

又会有多绝望。

“……时间,一天天过去,奶奶的病越来越严重,却没有药物治疗,很快就死了。

从那之后,我就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只能和奶奶的遗体共处一室,待在不足二十平方米的藏匿点内,一边绝望、悲伤,一边看着显示屏上的数字,

估计自己,还能再活多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