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郁闷的地方是,“上级都已经决定了,才通知到我们。就感觉我们好像是赵院士的附属。”

“唉~~~”

他长叹了口气。

董利华负责反重力飞行器团队以后,一直想的是带领团队取得大成果,结果团队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做,就配合赵奕的实验,技术就不断提升了,就感觉他们不是技术团队,而是专门为赵奕做实验服务的。

他想想还是很郁闷。

不过董利华还是有期待的,就像是专家们一样,上次赵奕做个实验,就研究出了反重力飞行器的核心技术,这次又是什么呢?

核试验?

难道是利用反重力效果,来研究核技术?制造毁灭性武器?或者是……研究核能技术?

董利华希望是后者。

周桂芳院士有不同意见,“赵院士哪懂什么核能啊!”

“估计就是和核能研究所配合,来研究一下全新的核爆破技术。”

“现在国际上一片风平浪静,但咱们国家的核弹储备还是不足,估计是要研究新技术,也许能实现弯道超车?”

“……”

燕华大学。

赵奕等到了核能研究所派来的小组,小组的领队正是陈泽书院士,他见到陈泽书以后,就开始讨论起怎么进行核试验。

陈泽书是这方面的专家,听了赵奕的要求以后,就说出了好几种方案,甚至说,可以试着在反重力装置上,做一个小型原子弹爆破。

这个提议被赵奕否决了,他根本没有必要做那么大型的实验。

赵奕只是想知道,空间挤压被隔断的情况下,会不会核反应的过程造成影响,而观察核反应过程的影响,根本不需要扩大实验规模。

只要有明显的影响,他肯定能够监察出来。

很快。

赵奕和陈泽书敲定了实验方案,就是做最普通的裂变实验。

这个实验就像是核电厂的放电,利用热中子轰击铀原子会放出中子,中子再去撞击其它铀原子,从而形成链式反应而自发裂变。

在撞击的过程中,除了放出中子以外,还会散发出热量,温度太高反应炉就会被熔掉,而演变成反应炉熔毁造成严重灾害,还需要放置控制棒(中子吸收体)去吸收中子以降低核裂变的反应速度。

“我们尽量减最大可能的减小实验规模,但是,赵院士,最小规模的实验,能有用吗?”

陈泽书疑惑的问道。

如果是实验需要进行数据测算,规模太小就很难得出结果。

赵奕道,“先这样看看。这个规模是成本最低、影响最小的,如果实在不行,再申请更大型的实验。”

“好吧!”

核聚变的实验,就根本不可能进行了。

现今世界上还不存在稳定控制核聚变的装置。核聚变会比核裂变制造出更高的热量,反应速度也会更快,因为散发中子的不可控性,核裂变是很难进行控制的。

各个国家都在这方面有研究,因为核聚变反应有很多好处。

比如,无污染。

比如,可利用的资源充沛。

再比如,释放的能量规模大。

等等。

如何进行可控核聚变是个世界议题,而每一个制造出来的控制核聚变装置,都有各种各样的缺点。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科学家提出利用磁场来约束核聚变,后来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装置,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环流器(环形电流器),又称托卡马克,托卡马克磁场约束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已接近于成功,但要达到工业应用还差得远。

有相关部门进行过估算,要建立托卡马克型核聚变装置,最低也需要几千亿美元。

这显然不是正常能建造的。

核能研究所也不可能拥有控制核聚变的装置,进行实验也只能在反重力装置上,安装小型核裂变装置。

很快。

陈泽书率领的核所小组,来到了反重力飞行器团队的基地,他们见到了所谓的‘反重力装置’。

现在的反重力装置,依旧是之前建造的,赵奕用它进行过‘扩散反重力切面’的实验,只不过后续进行了完善,把一些装置进行替换、改进,差不多等于进行了升级。

反重力装置比实验室变得稳定许多,后来进行两次实验都成功了,还有一次超越最初百分之二的效果。

陈泽书小组抵达以后,很快就开始了工作,他们先是对反重力区域进行了研究,因为新的实验用不到装置旋转,不需要扩大反重力区域,就决定固定下面的转盘,再进行核装置的安装。

等后续装置不断运送过来,他们也安装起各种设备、设施,还在四周围建立大型的隔离墙,以防止有什么泄露情况发生。

因为牵扯到绝对的机密,反重力团队的底层技术人员,就参与不到工作中了,就只有核心的技术人员,也包括领导层,能过去了解核所团队所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