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一位如此耿直的贰臣,真是让三位主审要员大开眼界,连首辅瞿式耜与次辅高弘图都为之侧目不已。

若是不从天书上得知这厮的所作所为,或许真会被其大义凛然的模样给诓骗到了。

本以为将众多贰臣关在一起,或许会沟通一番,以做好应对准备。

但从之前这三位的表现来看,很明显钱谦益与蔡奕琛貌似是事先商量过,而李沾却好像完全不知两人的心思。

莫非这厮被另外两人排除在外?

抑或是两人趁李沾睡着这才商量的?

总之这种泾渭分明的回答,让主审很好打分,想必圣上也很好作出最终的裁决。

量刑本来是都察院的事情,但得罪如此之多的人,是陈泰来等人不愿意看到的。

于是便顺水推舟,将这个能掌控嫌犯生死的特殊权力暂时免费租借给了皇帝……

既然陛下手里有天书,陛下还打算整饬江南官场,那费力不讨好的事就由陛下顺道办了吧!

无人对此有异议,因为都察院左都御史陈泰来、大理寺卿成德、刑部尚书傅冠都是这么想的。

对于自己老师钱谦益的回答,倒是在首辅瞿式耜的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瞿式耜之前还不知道老师怕死,对天书所述之内容尚存疑虑,这下算是夯实了。

配合审案便是怕死,反之像李沾这样便是主动找死。

尽管对老师的印象大打折扣,可瞿式耜觉得钱谦益此举还是比较务实的,至少很有可能保住自己和家眷的性命,也无需自己再向皇帝求情了。

文天祥说过“人生自古谁无死”这句至理名言,但得看是如何去死啊!

背负着贰臣的名头,因为包庇奸商,收受好处,而被未被东虏灭亡的大明给处决了,这算甚子事情啊?

莫说十年二十年,纵使一两百年,也休想沉冤得雪了,这座山能把你全家压得粉身碎骨,且无人胆敢为你申冤!

秦桧德行如何,众所周知,然而秦桧至少保住了赵宋的半壁江山,中兴四将仅害了岳飞一人而已,算是功过惨败。

今东虏还未攻克北都,更未大举南下,有贰臣之嫌的人便开始在后方兴风作浪,勾结商贾,扇动士林,妄图与朝廷对抗。

意欲何为暂且不提,但此举对大明抗击东虏入侵是具有极大的破坏力的,影响更是异常的恶劣。

南廷收不上既定金额的税银,势必会导致北廷御敌支应吃紧,甚至导致出现更为被动的局面。

瞿式耜是决计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发生的,不能自己接手时,大明的情况比文天祥的赵宋要好得多,结果却跟赵宋一样悲惨。

当下大明境内,光是能征善战之师总数便不下三十余万,远未到穷途末路的地步。

岂能因为只是缺乏钱粮,而导致被东虏击败?那不是奇耻大辱么?

更为荒唐可笑的是,缺乏钱粮的主因还是由于南方商贾与士绅不愿意纳税所致!

虽然此番王师在太子的率领下,竭尽全力击退了东虏大军。

可皇太鸡能就此打消叩关的念头么?

显然是不可能的!

今年不行,还有明年!

明年不行,还有后年!

扛住一次仅为阶段性胜利,失败一次只怕北都便要陷落了。

北都一丢,关宁锦防线便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东虏大军可以长驱直入攻占北方各地了。

在这之后,便可直逼淮河防线,甚至像天书所述的那般,大举南下,鲸吞大明万里江山了。

这并非危言耸听,计较起来,也就是三四年的事情!

与天书所述内容不同的是,今陛下移驾南都,即便是北方各地皆落入皇太鸡之手,南廷这边也不至于手忙脚乱,群龙无首了。

但是,既然眼下能挺住,为何不挺?

非得等到大势已去,才想起亡羊补牢?

届时真能补得上四处漏风的防线么?

倘若大半王师在北方被东虏歼灭,南廷还拿甚子部曲来打补丁啊?

出于大明首辅之责与忠君报国之心,瞿式耜都不能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非常之时期行非常之手段是很有必要的,不然南廷还真就被这群吃里扒外的败类给欺负了。

北方战火连天,频繁告急,南方各地却在歌舞升平,熟视无睹。

如此迥异的大明焉有中兴之希望!

随后提审的唐世济的回答也不比李沾好多少,李沾的回答总得分为零,唐世济则是接近为零。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在下为珉请愿,所犯之罪皆为莫须有!

若是能武,便自诩为当代岳飞!

若是能文,便自诩为当代文天祥!

实际上这等败类的所作所为,连当代贾似道都比不上!

接下来,王铎、梁云构、张维机这三人的回答近似于钱谦益与蔡奕琛。

而李乔、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