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到巴达维亚,北至堪察加,可以说是四条航线之中,竞争对手最少,而且最为安全的航线了。

结合大明占全球三分之一的gdp,郑芝龙手里的这一条航线,就足以等同于其他任意两条航线。

换作几十年前,这肯定比不了,因为美洲的白银出口没有锐减,西班牙帝国也没有限制对大明的出口。

现在就不同了,不但航线长度增加了,进出口总量也在飞速提升,这便意味着贸易额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

最北端有诸多藩国,之后是倭国与菜国,然后是市场最大的明帝国,再往南是东南亚各国。

就凭这四块市场,通过海上贸易互相联通,发展起来之后,郑芝龙的实力便可以力敌荷兰语西班牙在东方水域的武装力量了。

两个敌人联手组成联合舰队,或许还能打赢郑老屁。

不抱团上的话,郑老屁可以单挑弄死任何一个!

其三,可在福建本地开办新兴公司,让郑芝龙入股。

福建本地没有报纸,没有广播,没有铁路,没有火电厂,连百货商店,甚至美女总汇都没有。

这些的一部分都是郑芝龙在京城看过,并希望搬到他老家去的项目。

某太子将几个具有很大盈利价值的项目移植到福建去,便可以让郑芝龙欣然接受了。

只是光掌握了项目,手里即便有银子,也不一定能办得周全妥贴。

哪怕是香气扑鼻的牛肉拉面,你没弄明白其中的奥妙所在,让酒楼的厨子仿制都不可能成功。

像管理、运营、仓储、渠道、物流、收支等方面的知识,更是要现学才能将项目做好、做强、做大。

别人会广告,你不会,别人就比你干得好。

别人会营销,你就会广告,别人还是比你干得好。

以此类推,哪怕郑芝龙可以独霸福建市场,能自己吞掉所有项目,也需要派人前来京城学点本事才行。

跟眼下郑氏的军事实力一样,犹如一条海上蛟龙,但到了陆地就不行了。

正是看到了这种不足,郑芝龙才派郑成功与上千嫡系士兵到京城来学本事。

如果将武器、商品、入股三合一打包销售,或许从郑老屁兜里赚到银子的把握性会更大一些。

飞艇与新式铜炮是郑老屁非常想要得到的武器,商品是能赚银子,让他养兵的玩意,入股则可以夯实郑氏在福建的根基。

都算上的话,便具有相当大的价值了,能够估计到短期与长期的利益。

让郑老屁拿出一千万两银子,或许还是可以做到的。

“殿下所言不虚,且容臣审慎思索一番!”

李侍问觉得太子解释很有道理,不过事关三百万两银子的巨款,不能轻易点头,还要三思而后行。

拿出去三百万两,再借回来八百万两……

到底是赔还是赚,李侍问得好好算计算计。

明明自己兜里的钱变少了,但心里怎么感觉就像是占了大便宜一样呢?

匪夷所思啊???

矛盾!

决计非常的矛盾!

“殿下,工部尚书张国维来了!”

“宣!”

“臣张……”

“免了!爱卿喝盏热茶暖暖身,然后为本宫说说城墙破损的情况,修缮城墙到底需要银两几何?”

听了太子的话,李会计顿时就一哆嗦,这就意味着户部还得从太仓往外掏银子。

这么掏下去,甭等到过年,太仓便会“仓徒四壁了”……

“殿下,臣之前现场勘查过内城西侧与北侧之城墙,尤以阜成门与西直门附近垮塌情况最为严重,德胜门与安定门一带情况较轻。若是想要恢复至战前之坚固程度,只怕须将城砖尽数剥离,待填实地洞空隙后,夯实地基,再行修建城强,方可确保万无一失。整个工期约百日左右,耗费银两不下二十万两!”

京城不像其他地方,算是天下第一城,甚么都要用最好的,不能凑合。

张国维也知道抗击东虏,朝廷耗费颇大,也只是报了一个较为保守的数额。

再压低的话,只怕没等东虏卷土重来,这段修缮一新的城墙就会因为偷工减料,自行垮塌了。

若是不修或者少花钱也行,那就必须确保东虏不会再次叩关,围攻京城,否则这笔钱就是不得不花的支应了。

一战消灭数万东虏精锐,只花二十万两银子来修城墙很贵么???

“嗯~!还行,不算太贵,那就修吧,工部不是还有修筑新城的银子余额么?先挪过来一部分来修缮内城城墙,新城那边也不用急着扩建。工部留一百万两,用以支应各项工程支出,剩下的钱返还给户部,先得把将士们的赏银兑现了。”

眼下必须优先有功之臣,自己说过的话必须落实,不能被下面的人当成放屁。

要不是这些狗腿子多日以来的浴血奋战,今天坐在这里的就是皇太鸡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