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7章(第1/2页)
章节报错
宋献策能在大明门外骂街引来百姓围观,是因为他确实急了。
朝邑被攻陷,说明黄河那边开打了,而且这还只是个开始,若不及时阻止便会引发全面开战,这不是他们初衷也不是他们想看到和想得到的结果。
当初李自成提出两岸和谈的初衷虽有拖延时间因素,但却也是英雄暮年想见好就收落个善终,握手言和的诚意还是很足的,只是要讨价还价卖个好价钱罢了。
且李自成集团那边的几个大佬也普遍有这个意愿或者说被说服接受这个意愿,只有一些年轻人还不太服气,觉得刚搞起来怎么就和谈,觉得自己还是挺牛逼的,真和朝廷干起来谁输谁瀛还不好说呢,何不赌场大的单车变摩托呢。
但是吧,这些年轻人虽不服气却没决策权,大佬们有意和谈不是他们能左右的。
可朝廷这边对和谈的态度呢,就没那么统一了。
有人觉得和谈是好事,既能免百姓遭难也好早日恢复生气,不然打下去劳民伤财把朝廷都打烂掉了。
但也有人觉得,之前还要应付鞑子力不从心,现在好不容抽回手了而且有了个能打必胜的大太监何不趁机狠狠弄死他。
就算弄不死,也能压压价啊,所以认为先不和谈,应该先打!
而崇祯帝的想法就是打不打都要把李自成给弄死,因为太恨了。
可是和谈的话,他不光不能弄死李自成还得封他个官,甚至可能是要封爵的,这他哪里甘心啊,所以他是坚持要打的。
但朝里主张和谈的比例大,崇祯帝和一些强硬派声音就显得太弱了。
这个时候,崇祯帝就找到了常宇,问他,你的意思呢。
常宇毫不犹豫的说,打,你说打就打,而且必须弄死李自成,这让崇祯很是欣慰也放了心,只要常宇说打了,其他一百个说和的都没用!
但常宇真实想法呢?
其实有点复杂。
在李自成提出和谈之前,他陈兵黄河便是要等天暖之后准备充足时发动猛攻一举推进兵临西安城下,确确实实的是要同李自成大决战了。
可是在李自成提出和谈后,他的态度就改变了很多,毕竟和谈利国利民他是最清楚不过的,和谈是对双方对有利的解决方式,而且说实话之前拉开架势要大决战那是不得不为之,可真打起来,即便是杀敌一千他也得损八百。再说了即便打败了对方却不等于消灭了对方,接下来他和你玩起游击战没玩没了的啥时候是个头。
眼下既然对方提出和谈,又何必硬刚呢。
只是没人比他更清楚谈判桌上的筹码是怎么来的了,闯贼虽然提出和谈,但胃口不小,条件不低,张口闭口就要封王封藩。
这是朝廷及崇祯帝不能接受的。
所以这个时候常宇内心还是支持开打的,但不能全面开战,那样就会破坏了和谈的契机,又回到先前两军要大决战的局面了。
这是常宇不愿意看到,因为即便打败了李自成他自己也要元气大伤,甚至还有可能陷入胶战之中,可是南边还有张献忠这个劲敌要对付呢。
所以只能打局部战,以此来赚取谈判桌的筹码,把对方的价格压的越底越好,也能趁机杀杀对方的锐气消耗对方的实力,否者你招降过来一个生龙活虎的造反专业户过来,你睡的踏实么。
当然了若是在这个局部战内将李自成干掉那就更好了!
所以常宇此时的态度就是,必须要打,但是要控制好力度不能引发全面开战把和谈搅黄了,而且无论谈的成,谈不成,李自成必须得给弄死,这是崇祯帝唯一的底线了。
前几日李岩突袭朝邑得手,朝廷积一分,本欲以此来逼宋献策及西安低头,没想到转手李过就反扑过来,貌似又平局了。
但常宇和宋献策都担心,因此而搞大了。
所以宋献策急着要见史可法和吴珄想要重启谈判。
可以说,核心人物此时都悬着心,只有外边瞧热闹不怕事大的最轻松,比如一众朝臣及百姓们,就非常的乐观,在他们看来李自成都被抓了,对方还老将都被吃了,这棋他还下个屁啊。
殊不知,两方现在基本旗鼓相当,且都在走钢丝。
这个时候,不光考验谈判桌上人的智慧,更考验前线指挥官的才能了。
李岩接到河津被袭的消息后虽惊却不慌,更没有立刻传令发兵前往河津支援,对于他这种经验丰富的老将来说,一举一动都要谨慎为之。
毕竟蒲州是官兵的大本营,正面还要硬抗对岸贼军的大荔主力,兵力不能随意调走,因为兵不厌诈,保不齐前脚刚将兵马调走,贼军就会立即对朝邑发动反扑甚至主动进攻蒲州,现在谁也不清楚李过打河津是不是为了声东击西,调虎离山。
但却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河津深陷重围而见死不救。
如何决策?
李岩立即召集顾君恩,吴惟英及麾下部将进行商讨,帐下议论纷纷各抒其见,吴惟英认为李过没有反攻朝邑却跑到几百里外打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