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地区告一段落,本书上半部分已经写完,总字数一百二十七万字,无论是情节还是人物,还是设定、结构,全都阶段性写完。

妥妥养肥了,养书的朋友别再犹豫,直接开宰!

注意布谷说的是书的上部已经写完了,下面还有,而不是要开新书了。

现在总结一下这个“上部”,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卷,分别是“白骨观”、“舍诏江州”、“洱海道宫”。

分别又有三个高潮场景或情节,白骨观的论道大会,舍诏的非人筑基,以及道宫部分的西海入侵。

这三卷中,想必第一卷,以及第一卷的论道大会最让大部分读者耳目一新,觉得有趣,而中间一卷,江州部分逊色,其中杀夜叉夺鬼脉灵根也逊色于龙脉筑基那里。

整个三部写下来,真可谓是不简单,第二卷中间,布谷时不时就叫着自己要突破、要突破,突破写作能力。

思考了一大堆,看了一大堆书。

幸运的是,基本上算是学一点就懂一点、思考一点就收获一点,每天都感觉自己在进步,直感觉自己是个聪明人,是个理论上的天才。

不幸运的是,好多东西不是你懂了你就会,还得练。落到实际上就是,天天以为自己悟了悟了,然后隔天就又有新问题出现,苦闷的很,理论上有天赋算球的天赋。

幸好我知道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坏事,反而整体还是好事。因为最难的不是出现问题,而是压根意识不到问题,不清楚自己薄弱之处在哪。

能时不时发现问题,还能隔段时间就解决一个,已经很幸运。

这里有个感慨,布谷以前一直觉得自己没有写作才能。也不怕露怯,整个语文学生生涯一直到写作开始,压根就不知道“高潮”是什么。

就这么个最基本的概念,但真有人不知道是什么啊,特别是新作者,比如我,因为脑子里完全没有。看了不知道多少本书、写作经验,就是不清楚!

甚至当写作有点气色之后,依旧没搞懂,完全是靠另外一股东西吸引读者。直到默默过了很长时间,足足一两年,恍然回首:

噫!我懂了。

然而我也不清楚自己为啥突然就懂了,突然就从脑中没有这个概念,出现了这个概念,很神奇。

(可能部分读者不太清楚这种情况,勉强举个例子,初中画小方块、骰子的正面图、侧面图。当时疑惑老师为嘛要翻来覆去、讲来讲去,这东西在脑子里面想想,模拟一下,再把方块打开不就成了么?后来意识到,可能是空间想象能力的原因,部分同学在脑海里是无法模拟出小骰子,更别说把它直接拆开了)

当时有点绝望,妈蛋,我终于知道有才能和没才能的区别了。

没才能,你就不清楚,意识不到,没有概念。残酷点,好似鱼没有手,它压根就不知道手是什么,更别说手居然可以抓东西。

说到这里,似乎有点惟才能至上了,这应该不对,确实也是不太对的。因为很多东西其实是慢慢培养的,包括我悟懂“高潮”这个最基本的玩意儿,应该就是潜移默化的读、写,潜意识积累够,自然而然就懂了。

这里说一下我对高潮最简单的总结:戏剧性张力最大的时候和场景。(如果有部分爱好者不懂,别急,慢慢来。)

人最擅长的就是学习,很多东西虽然不会,但我们慢慢学,也能掌握。这基本上可以说是全人类的天赋,好好学,即便差距再大,你也可能成长到拉平!和对方平起平坐。

至于另外一方面,则是我们虽然没有某一类天赋,但不代表我们没有其他天赋。布谷始终相信,每个人都是有用,每个人都是有天赋、才能的,或多或少,或大或小。

事实也如此,其实布谷总结过,我缺乏的并非整个写作才能,而是具体点说,是故事才能、人物才能,巴拉巴拉的。

但是我在其他方面可以,模糊一点说就是美学才能,关乎语感、文章气质上的,这点我用“文气”两个字总结,大概是小时候喜欢修仙、古文读多了赋予的影响,也正是总结出“文气”这点,让我在虽然不懂高潮,但依旧能跨过写作门槛,吸引读者。直到跨过门槛了,才回过头搞懂了故事方面最基础的“高潮”。

以及,布谷还特别擅长总结,擅长理论上的研究,正好能靠着这点,慢慢进步。甚至窃喜,这样走的稳!两大才能在手,至高有我啊!

发散有点多了,写作爱好者可以看看,算是布谷的一点心路历程。

具体的总结方面,写作真的是要写,特别是长篇,不写到那一步,你压根就不会有那种体会,就似你没有才能一般。

比如现在,前三卷写完,布谷自己都诧异了,居然能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整体我、我,我真真诧异到了。

随着整个上部将写完,越发感觉它们形成了一个整体,之前所有的悟懂、积累,大半都可塞入进去:噫!我又懂了吗!

可能是,因为结尾时,大家的评价都很高,甚至说达到了白骨论道那一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