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这自行车实在是太好了,有了它,出行可就方便多了。不仅警察署可以配备,甚至大唐军中都可以考虑配备呢。”

王玄武一个急刹车,停在了李宽和王玄策的年前。

“军中配备的话,限制还是比较多,毕竟在没有道路的地方,自行车没有马匹好用。不过,小规模的制作一批特殊的自行车给十二卫的将士们试用,倒是可以的。”

可以预见的将来,骑兵仍然是陆战之王。

虽然李宽在大力推进水泥路的建设,不过长度终归还是比较有限。

“王爷,这自行车的款式,虽然还有改进空间。不过现在的各种零件设计,基本上都定下来了,是不是先生产一批出来,看看好不好卖?”

一直在旁边没有说话的戴全,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可以,就先按照这个规格生产一千辆吧。有些东西,可以在生产过程中不断的改进。特别是耐久性和成本,你们要充分检讨。永久自行车作坊还可以探讨如何建立一套实验室测量技术,用来衡量各个零件以及自行车的整体性能,并且要将实验过程中积累的数据利用起来。”

大唐的工业化,才刚刚开始,一切都还很原始。

李宽前世好歹也算是参观过了不少工厂,对许多零件的设计、制造也是有几分了解的。

像是汽车这种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产品,每一个零件都有自己的测试要求。

比如车身骨架的冲压零件,除了最基本的零件精度是否满足要求之外,还得确认焊接强度是否达标。

怎么确认呢?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流传,可不是随随便便做一些就可以的。

再比如大家蹲在车轮旁边就能看到的汽车悬架弹簧,看上去非常的简单,就是一个黑乎乎的弹簧,一点都感受不到它的技术含量。

事实上,这里面的要求可一点也不简单。

除了你得满足设计的重量要求和尺寸要求这些基本信息之后,表面应力是否达标,不同负载的情况下的压缩量是否达标,疲劳强度测试是否满足要求……

简单的一个零件背后,往往蕴含了许多要求。

这些要求,自然不是一下就可以达到,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李宽希望通过自行车的产业化发展,能够将自己在观狮山书院里头慢慢推广的一些列标准体系,一系列理念能够在各个作坊里头得到普及。

这个事情看起来简单,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是长远来看,却是能够泵实大唐的工业基础,为工业化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没问题,这永久自行车作坊的生产线,也是参考四轮马车作坊,完全采取了流水线作业的方法。虽然早期的零件基本上都是机械作坊那边组织生产的,但是后面我们会把一些零件外包给各个专门的作坊。”

戴全作为楚王府的资深匠人,对于李宽的想法领会的还是比较到位的。

所以跟一般的老师傅相比,戴全在传授弟子方面,基本上是没有保留的。

在给观狮山书院的学员上课的时候,也都是全心全意的将自己知道的东西给说了出来;并没有那种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的担忧。

“除了整个自行车的设计,还有这个关键的链条、刹车片可以由作坊自己制作,其他的东西都可以从外面购买。并且,为了让外面的作坊能够充分的竞争,每一种零件,我们至少要有两家作坊来供应。”

李宽可不想因为自己的善意,到时候培养出一个或者几个垄断供应商出来,那可就是给自己找麻烦了。

虽然以现在的零件技术含量,垄断不垄断的,意义不大,其他作坊很容易制作出类似的产品。

但是长此以往,门槛慢慢高了起来,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就像是后世的汽车,别看零件厂家无数,但是在某些关键的零件上,全世界也就那么几家能够生产出满足主机厂品质要求的零件出来。

比如说碳罐里头的活性炭,似乎是很简单的吧?

但是高端的汽车碳罐用活性炭,全球就那么一两家厂家能够做。

再比如无级变速箱上面的链条,或者三元催化剂里头的触媒、以及一些高要求的轴承,基本上全世界就那么几家在做。

这还是后世工业化那么发达的情况。

“王爷,你放心,永久自行车作坊那边,已经在跟作坊城的其他各个作坊进行接洽,准备将一些零件的生产制作外发给它们。如果一切都达到理想情况,我们的作坊一天能够生产出来的自行车,就至少有几百辆。”

“几百辆?一天?今年的话,能够做到这样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明年底这个时候,本王希望永久自行车作坊,一天至少能够生产出一千辆自行车。并且,这个规模每年都要扩大;如果哪一天我们的作坊一天就能生产几千辆自行车了,那个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几千辆自行车?一天?”

戴全目瞪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