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天助蒲秦军 真我知己也(第1/3页)
章节报错
比与苟雄、杨满、李基上党、太原之战的堪称顺利,孟朗对阵慕容瞻的贵乡之战,过程就曲折了许多,孟朗虽然也取得了胜利,但战斗的难度也大了很多。
毕竟慕容瞻是魏国的头号名将,他从十几岁起,就为魏国征战,以至如今,不但本身具备军事天赋,战争的经验也足,所以即使孟朗军略过人,与他对上阵,却也不易取胜。
两人一个鲜卑英杰,一个唐人智士,各为其主的这场贵乡鏖战,可谓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贵乡郡是个分割出来的郡,县邑少,郡治也不宜防守,故慕容瞻选择了在城外筑营固守。孟朗率部入贵乡郡,七月初,到了慕容瞻部的营垒处,遂在其南十里处兴造营垒,与之遥对。
自魏主慕容炎弃邺北遁,裹挟邺县的唐、胡百姓去了幽州以后,留守中州、冀州等地的魏军本已军心动摇,慕容瞻前时因被侯莫陈驮威逼,被迫出战,又败给了贺浑邪一阵,颇损兵折将,饶是他在魏国军中的威望很高,他帐下的兵士而下也是士气低落,孟朗对此十分清楚,故而,他所部的营垒刚刚筑造完毕,他就遣同蹄梁、吕明等带兵,向慕容瞻挑战。
孟朗的意图很明显,他就是要趁慕容瞻部的魏军兵士人无斗志,而他麾下的秦军战士因为连胜,则士气如虹的这个良机,“趁你病,要你命”,尽早、尽速地把慕容瞻部打败,攻下贵乡。
慕容瞻岂会不识孟朗的意图?
因是,任由孟朗再三遣将搦战,他只用一策应之,即装聋作哑,闭营不战。
哪怕在对垒多日后,孟朗开始对他进行人身攻击,挑了百余个大嗓门的士卒,列之於其营近处,朝其营内大肆嘲笑他,说他与贺浑邪的那一仗,可用八个字形容,便是“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何为“瞻之在前”?列阵於前,这叫“瞻之在前”;何为“忽焉在后”?溃败后逃,这叫“忽焉在后”,此八字,不仅嘲弄了慕容瞻的那场战败,且提名道姓,把他的大名放在了其中,不可谓不是辱人至甚了!但慕容瞻硬也是把这口气咽了下去,仍旧固守不出。
对慕容瞻的这般能忍,孟朗倒是小小的赞佩。
将,不可因怒兴师。
这一条用兵准则,说来简单,可人谁无七情六欲?真的能把气忍下去,把怒火按下去,任何时刻都能以理智来面对敌人,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将领,少之又少。
就这样,孟朗部与慕容瞻部在贵乡郡对峙了小半个月,孟朗竟是求战不得。
——却是说了,慕容瞻拒不出战,那孟朗为何不选择强攻?
孟朗不是不想强攻,但慕容瞻身为名将,他的营垒筑造得着实固若金汤,营墙高大,外有栅栏、鹿角,绕营挖掘的且有沟堑,堪比是一座小型的城池了,若是强攻,秦军的折损一定会不小。攻打邺县才是重头戏,孟朗不能把蒲茂给他的这些秦军精锐,过多地损失於此地。
因而,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选择强攻的方法的。
莘迩读情报至此,很能猜到孟朗於此一时刻的心情,必定是无奈而又怀隐忧。
无奈,当然是因慕容瞻甘作缩头乌龟,叫他无下嘴处。
隐忧,则是用兵打仗,最重要的是“一股气”,秦军的战士再是士气如虹,但如果困於贵乡,求一战而不能的情况较长时期地持续下去,就不说势必会影响到蒲茂、孟朗已定的三面围攻邺县的整体战略部署,单只孟朗所统的秦军将士,他们的士气就很有可能会渐渐地懈怠下去。
莘迩的猜测十分正确,孟朗那时,确然就是这种心情。
就在孟朗束手无策,寻思是否强攻之时,於七月中旬,贵乡郡下起了雨。这雨一下,就是七八天,且不是小雨,每天都是瓢泼大雨,从早到晚,下个不停,下得贵乡郡中的各条大小河流,都俱皆水漫四野。慕容瞻部营寨的营墙,也因此被雨水、积水冲泡得损坏了几处。
及时发觉了这一情况的孟朗,大喜不已,告於全军,檄道:“慕容瞻畏我王师,怯不敢战,然雨坏其壁,雨后泥泞,其连环马亦不得用也,此天助我军,足可见天命在大王!候雨停,便攻瞻营!获慕容瞻者,封侯,赏千金;先陷其营者,计首功。汝等勉之!”
秦军已稍松懈的士气为之一振,群情鼓舞。
因於雨停之后,孟朗调集全军,悉数出动,往攻慕容瞻营。
慕容瞻在雨下到半截的时候,就预料到了孟朗会有此举,提前做了预备,在雨停的当晚,也就是孟朗发兵来攻的前夜,令妻弟段虎率兵两千,悄悄出营,埋伏在了营垒的西边,交代段虎,等秦军来攻营时,他就带领伏兵进攻秦阵的侧翼。
奈何慕容瞻料之虽准,备之虽足,然他部下的兵士委实斗志不如秦军。
孟朗部的秦军在七月二十三日这天的上午,发起了对慕容瞻营的猛攻,专攻其营墙坍塌处。慕容瞻亲临前线,又是按剑立於将旗之下,明令三军,他半步都不会退后,而且把长子慕容美遣去了前边督战,试图以此来激励麾下将士与秦军死战,但他并没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