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可思议(第1/2页)
章节报错
不可思议
并且,对LD表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错过这次机会,未来十年都不可能有cD生产线落户于华夏大陆。
5000万米元的投资,国际上领先的技术,刚刚问世不久的显产业!而且,是维创电子这个显国港商联合国际上大名鼎鼎的F利浦公司打造的。
于是,上级迅速特批,在深镇划拨200亩土地,折价1000万元人民币,借给深镇显显电子扩大工厂面积。当然了,这1000万元不用现在出钱,而是可以等到生产线投产之后再付款。
显投产的cD唱片机和cD光盘工厂,委托给显卡电子和新显电子代工。价值5000万米元的生产设备,也会租给新显电子公司。
新显电子可以投产之后,以代工费来偿还机器设备的租金。等到机器设备折旧完成后,可以考虑低价转让给新显电子。
不过,cD唱片机和光盘的品牌,则是F利浦公司和维创电子公司合资成立的显F科技公司持有。
弄出cD唱片机,套取了F利浦公司整条生产线,刘森觉得这笔买卖非常划算。当然了,也仅拿出了cD唱片机和光盘模拟信号转数字信号的技术。
维创电子公司还有更好的cD-Rom光驱,但刘森不准备现在就拿出去,实际上,若是有办法自己搞一条cD唱片机的生产线,他甚至不会理睬F利浦公司。
但正是因为,产品逆向工程研发倒是很洪易,但是却陷入了现在很多华夏企业类似的问题――生产不了,心有余而力不足!
即使勉强进行生产,很多核心零部件,也必须要委托海外的行业巨头去生产。
正是因此,刘森才准备以专利技术和产品作为筹码,吸引F利浦公司合作,让F利浦公司跟刘森合资搞一条cD唱片机和cD光盘的刻录生产线。一开始,核心零部件从F利浦公司采购,让其赚取最丰厚的利润。
但等到生产线都搬到了内地,cD唱片和光盘的消费市场也逐渐培养起来了。只有能够投入足够的资金和研发资源,核心零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也并不是难事。
1981年9月,维创电子公司联合F利浦公司注册成立显F科技公司在香江挂牌成立。
这家新成立的公司,一开始创立的起始点就超过了绝大部分的企业,可谓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豪门贵子。
维创电子注入了cD唱片机相关的100多个核心专利,而F利浦公司则注入了价值5000万米元估值的生产技术和设备。这家公司初创,注册资本就高达1亿米元。
与此同时,两家巨头联合给显F科技担保,让其在银行的初始信用额度就高达2000万米元。即使其注册资金有点灌水,但打个折扣。这家公司的估值,最低限度也不会低于5000万米元。
在81年就拥有1亿米元规模的企业,不仅仅在内地是庞然大物,在香江也绝对算得上是一家大型企业了。
而这家大型企业注册成立之后,却只招商业运营人员和研发人员,却并不打算自主建立工厂,而是在刘森的建议下,F利浦公司同意把生产完全外包给华夏的代工企业。
也就是显卡电子和新显电子为首的两大维创电子的御用代工企业,这两大代工企业在洪健的管理之下,形成了良好的互补。
显卡电子能够从香江获得融资,以及进口海外的生产设备和原材料。
而新显电子则充分利用内地廉价土地、人口、资源、物价红利,大量订单转嫁到内地的工厂生产,而管理方式则按照香江这边的资本主义奖惩(剥削)制度,在质量不低于香江的情况下,出厂价往往大幅度的削减。
而降下来的成本,自然就转化为毛利率的提升!
也许再过几十年,这种生产模式会被指责为血汗工厂。
但在80年代,这绝对不是血汗工厂。
新显电子的内地工厂的员工工资,虽然仅相当于香江那边的三分之一左右。
但跟全国平均收入相比,新显电子的人均月薪已达600元,而内地正常的月薪不过是60元,也就是说,新显电子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绝对是让人羡慕妒忌恨的体面职业,而不是血汗工厂。
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样高的收入,再配合严格的质量管理和压力,自然让深镇这边的代工厂,爆出巨大的潜力和效率。
F利浦公司的代表K慈雷这段时间,就亲自来到了深镇,亲眼看着cD唱片机和光盘的技术图纸和cD唱片机样品,交给了新显电子公司。
用不了一周时间,新显电子公司就已经培训了数百名工人,组成了并不算先进,却能立即投产的组装生产线。
K慈雷惊讶的问道:
“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K慈雷难以想象,生产流水线还在h兰那边预定,预计至少要半年后才会抵达华夏。但是,这种工人却似乎不需要流水线,靠着对于对于机械结构的熟悉和生产经验,用做简陋的生产方式把几百个零件,组装成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