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百富榜(第1/2页)
章节报错
历史上,胡润那小子带领两个人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还是业余时间,搞出了那么一个粗糙的东西,自己明白他的调查方式,他相信带领同齐大学十一名高材生,集中精力的话一个周就能拿下,当然,人越多越好,反正办公场地、资料和电脑都不用花钱。
“百富榜?”颜宁在思考,陆雨森很奇怪,“搞这个干嘛用?”
“你接着说。”颜宁朝后掠了掠自己的头发,这次,陆雨森的目光没有放在她的身上,“透过富人这个群体?”
彭渤看他一眼,“对,这样一群人,他们曾经有过很多称呼,个体户、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者、厂长、经理、乡镇企业家、下海者、资本家、老板、创业家、企业家、实业家,等等。”他站起来,走到草地上的石桌边,伸手示意他们过来坐下,“但是,在富豪榜出现后,其他的称呼会黯然失色,“富豪”二字,会传达出大众对这个人群最复杂最直接的感受和情感,会被迅速追捧。”
大家都跟了过来,静静地坐在石凳上,“可是,你对他们了解吗?”一个男生又忍不住提出自己的疑问。
“说不上了解。”彭渤道,“中国这20年是飞速变化的20年,国外企业几百年变迁的历程,在中国20年就浓缩完成了很大部分。因此在中国这块地域广博、地形复杂而人口众多的土地上,各个年代各种类型的企业家标本都存在。”
“因此,我们找得到白手起家、倒买倒卖挣钱的第一代“土”商人,或者满脑子mba模式思维、靠资本运作来挣钱的“洋”商人……多样化是中国企业家群体的最大特征,很难说中国企业家的特质是什么样。”
彭渤直视陆雨森的眼眼,“我更接受细分的说法,比如江浙企业家、沪海企业家、西部企业家或者说第一代企业家、第二代企业家。”
“如果我们的百富榜出来,我想,这是改变中国商业史的一个高光时刻,中国改革开放史也应该有我们的一页。这个时刻,我想你们不应缺席。这一页,我想我们共同书写。”
彭渤热切地望着他们,伸出了自己的手。
嗯,学生,虽然是同齐的学生,学生是需要热血的也是需要鼓动的,这些词完全能够点燃他们的责任与梦想,从颜宁与陆雨森的眼光中他看到了热情与狂热。
“我再补充一句,今年是改革开放20周年,明年是建国50周年,这是两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我想第一个以实证调查的方式,力求精确地概括中国富人的财富状况,并将之作为整个中国经济发展和财富积累的缩影;”
“我们第一个用排行榜的结构和方式描述富人,会在中国掀动起迄今为止对富人最大最广泛的关注,我们”他指着这一群学子,“我们会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颜宁看看彭渤,痛快地伸出了自己的手,陆雨森不再犹豫,把自己的手也伸了过去。
沪海口音的女生没有伸手,却带头鼓起掌来,所有的人都鼓起了掌,在这个绿树如荫的校园里,在这个青春逼人的校园里……
“这是侬的学长伐?”沪海口音的女生亲热地挽着颜宁的胳膊,目光充满了好奇。
噢,这是一对闺蜜!
“对,他就是彭渤嘛。”有男生恍然大悟,“全校谁不认识他!”
“我就不认识好不啦?”沪海女生看着彭渤前面行走的背影,这是一个孤独的背影,行走在朝气蓬勃的校园里,行走在这个朝气蓬勃的时代里。
彭渤走在前面,他没有理会后面传来阵阵议论,他相信,这个榜单一出,在一九九八年的沪海,他的名字会成为传说。
……
一天后,同齐图书馆。
大家桌前都是一堆资料,都在俯首忙碌,在电脑没有普及的1998年,这是最基本的操作。
见他进来,许多不是这个团队的学生也围了过来。
“大家辛苦了,我说一下薪金,”在适当的地点适当的时候适当地装逼,这是彭渤非常愿意做的,“我做人做事就一个目标,那就是生活以快乐为基准,工作以互惠为原则,我初步考虑一下,这个月你们的薪水按照一千起算。”
1998年,沪海的人均工资只有一万多,拿到这个薪金对一个学生来讲很不容易了。
“不用,举手之劳,何需谈钱?”颜宁淡淡道,彭渤明白,她看中的是两人同在学生会时的情谊,可是其他人并没有反对。
彭渤摇摇手,“就这么定了,项目结束后还会有额外的奖励。”他看看颜宁,“我们中国人对数字非常敏感,今年是改革开放二十周年,明年是建国五十周年,今年我们的榜单出来,今年和明年都会被大量被引用,所以趁早不趁晚,十天内如果能完成这个榜单,我请大家到阿毛炖品吃饭。”
阿毛炖品?一群围上来的学生哗然了。
黄河路美食街上周公子的饭店,九十年代沪海滩的股市有这么两号人物,一个是周公子,一个就是叶公子。
可是彭渤仍在继续打铁,“如果一周之内完成榜单就到波特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