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奕要把华联开到大辽去,在他来看这是好事儿。要知道,大辽都城大定府可不像开封这般,要什么有什么。

在开封开华联,就算唐奕把全宋的好东西都搬过来,也做不到疯抢的地步,最多聚一聚眼球。但在大定却不同,那里的商品远比开封匮乏,只要华联仓储一开张,必是横扫一切的存在,赚得肯定比开封华联要多得多。

但是,在别人看来,到大定开华联可不是什么好事。

你唐奕说两国打不起来,就打不起来了?谁信啊?万一呢?

整个年关,不论是马家,还是张家,都有点死气沉沉的,现在他们要面临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去辽国开店,赔赚还是小事,总得去一个主事之人吧?那么,年后谁随着辽国使团访辽呢?

别看两国官方的往来不断,但民间往来却是断绝的。大宋人心中,辽地一直都是个虎狼之地,谁也不想去那么个倒霉地方。

唐奕倒是不怕,他想亲自去,可这事好像除了他自己,没一个同意的。在马家和张家人心里,唐奕就是主心骨,谁敢让他去此‘险地’?

曹佾和潘丰就更别说了,二人一句话就把唐奕的念头给打消了。

“你要敢说你想去辽国,估计范公能把你绑起来,官家得打断你的腿!”

好吧,唐奕有些怂了。

想想也是,唐奕在范仲淹和赵祯心中的地位,可不是一摊生意那么简单。

那也总得有人去啊?最后潘丰出了个主意,“你们说,让周四海去怎么样?”

还真行!周四海别看人有些狠辣、奸诈,但这个人对潘家够忠,对生意上的事儿也够老道。细想之下,他比张晋文还适合去辽国开铺子。

周四海要是知道就这么让潘丰给卖了,估计上吊的心都有了。

要说周四海确实对潘家够忠心,潘丰把他叫到回山,把准备派他去大辽开铺子的事儿一说。周四海略一沉吟,只提了一个要求,就答应了。

“请家主照顾好我的家人!”

好吧,周大掌柜这是抱了必死的决心,去了,就没打算回来。

唐奕也有点不好意思,特意对周四海解释了一番。此去是应大辽皇帝之邀,绝对是畅通无阻,而且,宋辽之间绝不会打起来,又问周四海需要什么帮手。

周四海琢磨了半天,说亲信之人带两个就好,一个是张晋文的跟班伙计刘韬。这小孩儿从华联开张就跟在张晋文左右,对华联的运作模式和里面的门道十分清楚;另一个,则是樊楼的童管事。

童管事这回终于升职加薪了!

只是,为啥童管事就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呢?

这事就这么定下了。

.......

年后朝廷一复朝,唐奕就先给自己拟了一张契约,把华联仓储从自己的生意里面分出来,以华联六成的份子入股观澜商合,占股一成。

现在,华联把铺子开到了大辽,将来就要涉及到很多官面儿上的事情,再由他一个白身掌控就有些不合适了。其实这和原来也没什么分别,只不过是左手换到右手,为了让朝廷安心罢了。

他还特意让曹佾把契书呈到赵祯那里,让赵祯过了目。

赵祯也够意思,知道这么一换,唐大郎又亏了。于是,大笔一挥,把一成的‘一’下面又添了两道横....

还批了一句话,“可占三”!

三成!

曹佾回来和唐奕一说,他再仔细这么一算,不但没赔,反而赚了....

三成什么概念?

曹家、潘家,再加上新进来的王家,都是五十万买一分股,也就是百分之一。

唐奕的份子是他们的三十倍!

.....

出了上元节的第二天,贺岁辽使归国,周四海随行入辽。

只不过,这在周掌柜认为是九死一生的一趟入辽,在后世,却被认为是大宋资本掠夺的第一步。周四海这个名字,也因此载入了史册。

送走周四海没过三天,张全福也起程回邓州了,马大伟夫妇并没有随其回去。

京中有回山改建,有华联仓储,张晋文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唐奕索性就让他们留在京里,帮着照应。毕竟邓州已经上了正轨,有张全福主持大局就没什么问题。而且,马老三也不用因为想孙子,而天天苦着一张脸了。

送走张全福,唐奕便马不停蹄地直接进城,因为明天就是个大日子——春闱。

今年是观澜书院的儒生第一次迎来大比,仔细一算才发现,虽然观澜开讲不足一年,但还真有几个颇具才华的儒生。去岁秋闱乡试,观澜共十九人应考,结果全部中第,冯京更是高中解元,给观澜书院赚了不少名声。

唐奕没记错,这货可是今年的状元。

然后还有陈-希亮、苏洵。陈-希亮这半年多在观澜,经过几位老师父取长补短的悉心教导,文章比之从前要沉稳老练了许多。而且,不擅长的诗赋部分也有所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