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粮(第2/2页)
章节报错
李时勉说道:“这一点,臣要请罪。臣在与安南结算的时候,其实用货物付账,而并非银两,所以购买粮食的成本,在三百文以下,又从广东拆借了一些银两。这才筹够的。”
朱祁镇顿时明白了。
其实这一次是粮食换中国货物的范例。
安南达官贵人难道就没有对中原器物的渴望?有的中国各种精致货物,一直是古代的硬通货。所以安南粮食款项定然是直接与新安的货物抵消。
当然了,朱祁镇也能想明白,李时勉一定在两头压价。
对中国的商人,那么背后有后台。面对有便宜行事之权的李时勉,他们也顶不住的。对于安南人来说,他们心中的价位,自然要比产地高上一截。
所以,李时勉采购成本,才在三百文以下。
朱祁镇估计,安南的粮食的价格也未必在三百文以下。
这里面到底谁吃亏了。
一时间朱祁镇估计不清楚。但是他却明白一件事情。那就不是以为古代人就不通权变之道,真要是有必要的话。
他们玩得也是贼溜的。
朱祁镇说道:“你带来多少船只,运力有多少?四百万石分能分几趟运完?”
李时勉说道:“臣只是第一趟,大约半个月一趟,共三趟,如果没有意外的四百万石都能运到京师。”
朱祁镇默默一算,大约在六月中,这四百万石粮食就足够到北京。
有这四百万石粮食,朱祁镇松了一口气,说道:“今日有先生,才让京城百姓免于做饿殍。”
李时勉说道:“臣万万不敢当,这是陛下先见之名,如果没有陛下当初开海的决定,臣也不可能筹集这么多船只。只是有一件事情,臣请陛下宽恕。”
朱祁镇说道:“讲。”
李时勉说道:“臣许诺各船主,到了北京之后,能够觐见天颜。陛下也有赏赐。”
朱祁镇一听,就知道李时勉定然是给这些船主开了空头支票了。
想想也是,李时勉手中的经费有限,收购粮食就花光了,从广东运粮食到天津,恐怕单单是运费就不是一个小数字。
如果这些海商都是大明良民,倒也好办。
毕竟大明官府征召民间船只的事情,做过不是一次两次的。
但是这些人可不是什么老实人。可以说这个时代,在海上厮混的,都没有什么老实人。
如果没有利益,想让他们效力,可是一件难事。朱祁镇大手一挥,说道:“多少钱?”
“一百万两。”李时勉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