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瓦刺可伐

朱祁镇参与的会议,也慢慢分出了等级。

只有内阁成员,或者一两相关人员参加的是内阁会议。内阁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或有或没有九卿。

毕竟九卿之中有些根本就是虚职。

这就是御前会议。

再有就大明高官一般都在,那就是大朝会。

只是会议的重要性,与会议参与人员没有关系,大朝会一般都是走形式。

但是内阁会议有时候特别重要,有时候就是每日的例行会议。

唯独御前会议没有什么大事不会召开。一件事情要到了召开御前会议的时候,就说明这一件事情特别重大,但又不够重大。

真正重要的事情,根本不会开会决定。

只是即便如此,参与这一场会议的人员也分外之多。

无他,大家都听到了风声,而孟瑛的奏折也都基本传阅了。

征伐瓦刺乃是这么多年来一直秉性的国策,这样大事很多人都想参与进去。

最后只能人越来越多,最后武英殿大殿几乎容纳不住了。有内阁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九卿,还有一些在京勋贵等,再加上翰林院很多人过来做会议记录,大殿之中有百余人之多。

人一多,他们之间关系就复杂起来,彼此之间窃窃私语,一时间宫殿之中有一片嗡嗡的声音。

“陛下驾到。”随着一声公鸭嗓子长扯。

这声音才压住其他的声音。

朱祁镇坐定之后,一番行礼如仪,朱祁镇说道:“滕国公,你来说说吧。”

“是。”孟瑛满头白发微微咳嗽两声,说道:“瓦刺自从脱欢之后,窥视本朝,屡屡犯边,乃有巳已之难。陛下下罪己诏,此诚本朝开国以来,前所未有之事。为臣子,宁不日日牢记于心,思灭此朝食,解国家之难,君父之忧?”

“而今数年以来,一战于兴凯湖,二战于肇州。两者皆捷。这正是陛下领导有方,我朝日兴,而瓦刺日衰。”

“正是当大军北上,逐敌于漠北,灭此朝食的时候。”

“滕国公。”王文说道:“军国大事,关乎天下之命脉,不可不慎。你说瓦刺日衰,我朝日兴,为何不稍作等待?朝廷最近并不富裕。”

孟瑛说道:“王尚书所言差矣。我今日在这里提这一件事情,又不是今年就要出塞,最早也都是明年的事情了,今年户部开支我也知道的,虽然有些紧张,但是要比去年好多了。只是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难道王大人觉得,我们在这里什么也不做,也先就能自己死了,瓦刺就能自己败了不成?”

“岂不可笑?”

王文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滕国公。”刘球说道:“你说的姑且都对,但是大举出塞非同小可,你如果保证必胜?”

孟瑛说道:“战场之上兵危战急,没有人能保证必胜。”

刘球说道:“没有人能保证必胜,那就再等一等。到了必胜的时候再打不迟,老夫老胳膊老腿,是经受不起再一次大败了。”

虽然刘球所言,根本毫无道理可言。

谁能在上战场之前,就能保证必胜?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但是刘球所言却被很多文武大臣赞同。

这就是很文官不愿意打仗的原因。

出征的话,如果大败,他们也要承受后果,但是如果打赢了,他们又没有什么好处?反而让勋贵们话语权更高。

这种事情,在政治上怎么看怎么赔本。

很多人都要秉承这个态度,除非必胜之战,就不要打。

朱祁镇听了,心中反而偏向了孟瑛。

无他,他召开这一次御前会议,其实他自己拿不定注意,想听听一听别人的意见。而今刘球的话,近乎于胡搅蛮缠的角度。

似乎刘球也知道自己所说有些过于无理,他向朱祁镇一行礼,说道:“陛下,非是臣要刁难滕国公,只是正统十四年一战,朝廷用了五六年来恢复元气,最危急的时候,兵锋距离北京不过二百多里。”

“天下震动。”

“臣而今思之,依然汗流浃背,一旦敌锋破了居庸关,列代先帝寝陵被骚扰,老臣就不知道如何见先帝于地下了。”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

“请陛下三思。”

刘球如此一说,自然有几个官员一并出列说道:“请陛下三思。”

朱祁镇对他们所想,未必不明白,但是更知道,这不是刘球一个人的想法,而是很多文官的想法。

什么皇帝有罪己诏在太庙,他自己想放,那就放着吧,关我们有什么事情?

就好像我们历史课本上,将南宋主战派都列入正面角色,但是实际上,南宋大部分人根本就不想北伐。

与国家利益相比,自己的利益更加重要。

当然了,完全恶意揣摩刘球所想,也有一些偏差。刘球说的也对,大明不想在承受一次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