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识,谁人不知啊?”

总队里,一群人哄堂大笑,“武总近几年生意做得不错,估摸着得罪的人太多。”

有人站到了沈熏然身边,拿起桌子上一封沈熏然拆开的信件,笑着就道:

“不过像这样的大人物,身边不缺保镖、警卫的,真要杀他,恐怕偷偷摸摸才能成功。现在这样闹得大张旗鼓,那武总也不傻,加强防备,怎么可能得手?”

沈熏然皱起了眉头,没有开口,她隐约觉得有些不大对头。

一个准备要杀人的‘凶手’,胆大包天的把自己的‘杀人’计划以书信的形式公布,还是公布给警察,这事儿怎么看着,都是有些悬乎。

正如同事所说,‘死亡通知书’的消息一公布,武春和有的是钱,政府对他这样的企业家又相当看重,自然会给予一定的保护,民众也会对此事加强关注,这背后的‘凶手’在消息曝光之后,得手的可能性是很低的。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理智上,沈熏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同事相同,都信为写信的人‘太蠢’,很有可能是因为一时泄愤,故事恶作剧,来报复、戏耍一下旁人。

但本能上,沈熏然又觉得这事儿问题是很大的。

从信件表面来说,透露的信息并不多,信件本身字数也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用的纸张也是普通的4a纸裁剪,尽可能的不给警方留下线索。

能做到这一切的人,性格应该是相当警惕,且具有一定反侦能力的,与‘他’这样看似‘冒失’的举动形成强烈的反差,细节方面有矛盾之处。

不过这封信也不是没有‘破绽’的,它是以手写而成,寄信的人一面有意隐藏自己信息,一面又故意留下自己的笔迹,这种种举动,给沈熏然一种‘他’在挑衅警察的感觉。

她力排众议,决定调查一下这几封信的来历。

虽说纸张已经被裁过,很难查出其来源了,但她仍让人去比对一下这些字迹,是否出自同一人之手。

根据笔迹鉴定,可以从书写习惯、字迹特征等等中鉴定出这写信的人是否伪装、临摹。

另一方面,沈熏然向上头汇报之后,准备着手调查武春和最近有没有得罪什么人物。

电影演到此处,气氛已经烘托很足,留下疑点重重,将人兴趣勾起来了。

与电影院里众人兴趣刚刚被吊起来的情况相反的,是陶岑在走神。

她有些焦灼,那种焦灼并没有来由,她还抗拒着,有种不愿意承认的感觉。

霍知明将画面的运用达到极致了,在演员的配合下,故事讲得有条不紊,与他近几年的作品相较,简直使人惊喜重重。

可陶岑却难以平静,电影演到如今,给她一种一直在为江瑟所饰演的‘嫌疑人’在铺路的感觉,相信此时电影院里不止是她,许许多多的人都在跟陶岑一样,对于这个背后的‘嫌疑人’出现既有些不安,又带着些期待。

人还没出现,便已经搅动了情绪,就连陶岑都无法幸免,落入这种霍知明所营造出来的‘局’中,可想而知其他正在观影的观众此时心里的感受。

经过一番深入的排查,警方查出武春和得罪过的人不少。

他早年是政府官员,后辞官下海,生意先是失败,后又东山再起,创办企业,如今成为望津市商人中的翘楚,家大业大,嫉妒的人难免也多。

沈熏然看了卷宗,整理出几个与武春和恩怨最深,极有可能会要他性命的人物,其中一个名叫‘苏溢’的女人,最引沈熏然的瞩目。

“苏溢,祖籍望津市长衡街清水道167附2号,今年二十八。”

这个名叫苏溢的女人,出身于望津,她与武春和的交集,来自于她的父亲。

当年因为武春和的缘故,她的父亲无故背上一笔巨债,最终无力偿还,上吊自尽。

苏家的家境原本就穷,父亲一去,家里顶梁柱倒了,弟弟重病无力医治,也跟着没了。

母亲为了还债,没日没夜干活,最终疲劳过度,猝死家中。

她年幼家境经历变故,并没有就此堕落,反倒成绩优异,高考时考中国内第一大学,离开了望津这个地方。

大学期间她也是学校的风云人物,成绩出色,长得漂亮,能力出众。

这几个字,几乎像是将苏溢的某些性格都概括了。

在知道沈熏然要调查武春和的‘死亡通知书’案子后,望津总队向帝京方面要了苏溢的资料,送到了沈熏然的手上。

“苏溢。”

沈熏然皱起了眉头,翻看着卷宗,嘴里喃喃念着这女孩儿的名字,目光落到了资料上那张关于苏溢的照片上。

这张照片,应该是上学期间所拍摄,哪怕是证件照的形式,看得出来已经上了些年头,但依旧拍得非常出色。

照片里的女孩儿明眸皓齿,微笑着面对镜头,这样的证件照是相当考验脸的,大部份的美人儿都未必经得起相机的挑剔,可她照出来却相当子端方美丽,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