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施主,这井里好凉(第1/2页)
章节报错
官道上,快马踏踏,跑起来如风般捉不着踪影,疾行一天未歇,却不见疲态。
这是林寿给加持了远行术和急行军法,一个久行不疲,一个促进代谢加速,代价就是有点费草料,还有这一路拉线儿……
马是殡尸司给租的,公费出差,主簿还担心林寿会不会骑马,不行就换马车,虽然贵一点但安全,林寿嫌马车慢,何况他马术早就学到手了,让主簿不用担心,主簿又是一番感叹,好孩子,给司里省钱。
疾行一天,这一路翻山越岭不少,绿林响马颇多,寻常商人都不爱走这道儿。
从这走商十个有九个被劫,剩下那一个没被劫的还是因为半道儿掉沟里了,除非官兵押送的东西绿林们嫌麻烦不怎么招惹,一般商人从这过,妥妥要被剐一层肉。
林寿这趟出来,殡尸司可能是怕他被绿林劫道,遇到危险,特意给了他个小旗子挂在马上,上面写着“殡葬司仪,活人勿近”,反正看着挺晦气的,这一路到也确实没绿林拦他,林寿还感觉挺可惜的……
提绳勒马,眼前不远就是保定乡地界,从山头向下眺望,保定乡里遍地荒芜,河床露天,耕地都干的开裂,原本也是块农耕好地,如今却荒了。
保定乡闹旱灾,不是这几天的事,好些年了,河道干涸,滴雨不下,民间说,保定七年不见雨,怕是得罪了龙王爷。
距离京城才三四百里,京城年年有雨,保定乡却七年不见一点水滴子是什么概念?但凡飘过两片云彩都不能这么惨。
开凿水井,引水入渠干过吗?
干过啊!水入渠不过夜!
这水从沟渠进了保定乡的地界,没一次能过一个晚上,第二天,准干。
你说这邪门不邪门,所以民间总说,保定乡里是不是有人得罪了龙王爷,这怕不是遭了天谴。
后来甚至请过几个看事儿先生来,结果一个个都吓神叨了,据说疯了三个傻了两个也不知道真假,反正后来再没有敢来给这保定乡看事儿的。
这些神神叨叨的封建迷信不谈,说点实在的,朝廷赈灾放粮,前几年还好,勉强够救济,近几年国库空虚,越来越浮皮潦草。
人的口粮换成麸糠,救济粥里掺土掺沙子,半碗棒子面和着半碗土和面蒸出来的观音窝窝头,那是但凡吃不死人就敢给人吃,原因无他,这些东西省钱。
国库每年赈灾拨款虽越来越少,但其实应当也够用,若是真都拿来赈灾,不至于这么差,然而,这赈灾款里有四成能买成粮食送到饥民手里,也不至于如此。
剩下的赈灾款去哪了?
辣么“廉洁”的一个大景朝廷摆在这了,赈灾款去哪了还用问吗?万岁爷寿宴,百官献礼,那一件件奢侈的寿礼从哪来的?
奢侈不可怕,怕的是用民脂民膏奢侈。
天子眼皮子底下,尚且敢如此贪污赈灾款,远的地方就更不用说了。
林寿骑马进了保定乡,一路上瘦骨嶙峋吃土啃树皮的饥民横街挨饿,看着他的马,眼睛直冒绿光,这要是不看好了,怕是明天连马骨头都找不着了。
林寿一路寻到里长家,说明了情况,人家一听他是缝尸人,又晦气又怕,连门都不开,让他自己去停尸的义庄便是,就在乡外不远的一个荒废破庙里。
这才是寻常老百姓对缝尸人的态度嘛,哪像京城里似的,被林寿搞风搞雨。
林寿只好自己骑马去了乡外破庙。
人到庙外,远看就是一破烂快倒了的小院,近看上有真武二字,这庙原来应该是个真武大帝庙,但如今已经荒废多年,连神像都被人偷了,后来就当作义庄,停尸用了。
各地的义庄,是地方县府衙门的礼房所掌管,有乡绅捐钱就盖新的,没有就征用一些废弃屋庙用作义庄停尸。
义庄里,一般都有个守尸人。
这些人也是地方县府衙门的礼房所招,负责看守义庄停的尸体,以及……缝尸。
说白了,就是地方上的缝尸人。
毕竟又不是只有京城死人,地方上死个人又不至于特意送到京城去缝尸,所以各个县府衙门下,也有各地义庄,这种类似缝尸铺的设施。
据说远不如京城殡尸司的缝尸铺那么讲究,所以人换的也很勤,“消耗”的很快,但大伙儿也不在乎,人命贱,死个把人那不当回事,死头牛说不定得哭俩月。
按说既然义庄有缝尸人,为什么让林寿来呢?因为原来的缝尸人死了,找了新的,又死了,去上级府里调,又死了,半个月死了一车人,没办法了,那一堆尸体没缝下不了葬,只能求援京城,最后就把林寿给派来出差公干了。
马拴好,让暗中跟随自己来的小灰仙看着,别给人偷走吃了,林寿进了庙里。
破庙小院有口井,有间供神的香殿。
扒头看看井,井底干的。
林寿又进了香殿,一进去就看到地上草席裹着,二十三具尸体横开两列。
林寿挨个翻看,有的都死了蛮久了,幸好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