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布拉格陶家

布拉格的老城广场附近有一条名为巴黎大街的道路,这里是捷克最奢华的购物街,名副其实的时尚生活的象征。这条从街名就能使人联想到“时尚之都巴黎”的宽阔街道,聚集了大大小小50家左右法国和意大利名品服装店。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这条街上从业经营的有40%是华人。而这条巴黎大街,其实也可以将其视作布拉格城市经济的一个缩影。

早在17世纪初,华人开始向海外移民,不过那时候能够到达欧洲的华人移民屈指可数。第一次有大规模的华人进入欧洲是在20世纪初期。

当时正是华夏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时期,而在欧洲则由于一战结束,需要大量的劳动人口补充,随即对外来移民采取了开放政策。

布拉格最早的唐人街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兴起的。如今在唐人街居住的,大多都是早期移民的后裔。

第一代移民欧洲的华人往往以经营餐馆为生,从华人移民欧洲开始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餐饮业一直都是海外华人的主要就业领域。

第二次华人海外移民潮则是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后,很多大陆人因为欧洲移民政策放宽,以及国内的政策鼓励民众走出国门而开始向海外迁移。而在这一阶段,不论是新移民欧洲的,还是欧洲的华裔都在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华人社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专业人士。

在布拉格,华人相对来说并不算太多,但正是这样一个人数占比不大的少数族裔,在经济上缺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当地私人企业排名前一百位的,有近三分之一都控制在华人的手里,就好象这巴黎大街上的高端奢侈品店一样,其中近半数的老板都是华人。

华人的数量之少与他们对当地经济的巨大影响力确实是很不相称的。

如果这种情况放在其他地方,势必会引起一些社会矛盾,例如像东南亚某些国家,还有中东欧一些右翼势力猖獗的国家,都曾经出现过因为华人在当地经济权重过高而引起的排华暗流。

至少,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当地人,肯定是对财富集中在华人这个外来族裔手中感到不满的。

但在布拉格,这种情况在百余年来都没有出现过,当地的普通老百姓对华人非常尊重。这种情况都要归结在一个家族身上——陶氏家族。

陶氏家族移居布拉格,也有三代了。陶氏家族的第一代族长陶祥隆是青冥堂林青鸿的嫡传弟子,来到布拉格也同样经营药局生意。不过,这陶祥隆和一般的华人中医不同,他以中医为本,又研习西医,很快就在当地民间拥有了很高的声誉。

陶家真正的兴盛是在第二代。陶祥隆的长子陶幼棠天生聪慧,有着极高的商业天赋,利用父亲积累下来的名望和家族资本,很快就将当地的码头运输、餐饮、服装等等产业掌控在了陶家的手中。

在二战开始前,陶家已经是布拉格最富有的华商之首,陶家所掌控的物业、产业占到了布拉格近30%,号称布拉格首富,捷克商界的“无冕之王”。

不过,这样的兴旺,并没有持续多久,陶家的商业王国很快就随着战争的爆发一夜之间崩塌了。

二战期间,陶家的不少产业破产倒闭,物业被征用,陶家也被占领军当局严加监视,后来甚至全家被抄。

不过好在陶幼棠已经提前感知到了战争的威胁,将不少的产业变现后在瑞士银行存了一大笔钱,这也为陶家后代的重新崛起奠定了基础。

战争结束后,捷克加入华约,随着计划经济体系的建立,陶家在布拉格又做回了老本行,守着一间诊所平淡度日,知道华约解散苏联解体。陶家人靠着陶幼棠在瑞士银行的存款,重新进入布拉格商界。

不过这次的主事人换成了陶幼棠的儿子陶礼元。陶礼元经商奉行的是低调、参与、资本经营的模式。陶家靠着投融资在布拉格各种产业中参股,靠着投资出租拥有了不少的物业,但表面上却声名不显,极为低调。

而且陶礼元本身还和市政当局、本地工会、以及不少的本地企业主有着良好的关系。他那种和善亲近,长袖善舞的为人处世态度,加上陶家百年来悬壶济世所积累的名望,一直都是本地社区和谐的“定海神针”。

关毅今天要拜访的,正是陶家当代家主陶礼元。

陶家虽然是青冥堂支系,但他们在布拉格从事的都是正当生意,与黑帮没有瓜葛。陶家和林家也是世代交好,论辈份林思楠得管陶礼元叫一声“大哥”。

他这次来捷克寻宝的,“少女军团”的宝藏如果被他找到,他需要将其中的大部分运回国。之前关毅从来都没有考虑过运输问题,按照他的想法,属于自己的东西,只要找家运输公司打包带走就可以了。

但事实却并没他想得那么简单。

最近几次和林思楠的联络中,林思楠得知了关毅捷克之行的目的之后,就提醒他要注意本地一些黑帮组织有可能会出于觊觎等原因,对关毅的寻宝之旅暗中窥视。甚至当他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