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旨,辍朝三日,赐祭兴国公五千元银币,追封新宾王!令王公及王公以下到四品及四品以上的大臣,皆需路祭凭吊!”

虽说异姓生前不封王,但在大明朝死者还是可以追封王爵的,如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

不过,朱由校似乎有意勉励未来的内阁首辅像袁可立一样敢于大刀阔斧的改革,哪怕是落下个“袁屠夫”的骂名,甚至被自己宗族抛弃,而给突然去世的袁可立给予殊荣。

“遵旨!”

毕自严和刘鸿训愣了片刻后,就拱手作揖了一下。

而朱由校则独自一人回了大殿,看着空空荡荡的政事堂,不禁两眼热热了起来。

他知道今后又要少一个熟悉的身影了。

从方从哲到袁可立,接下来,不知道又会是谁消失不见,谁也会以新成员的方式进来。

大明现在的执政模式有点内部君臣一起谋议的味道。

而不像以前一样,首辅基本上也只是通过太监传递密贴与皇帝决议天下大事。

如今的大明,基本上君王和几个重臣在一处决议。

所以,君臣间的感情自是更浓厚些。

而朱由校也因此暗下决心,以后得换个地方做政事堂的办公地。

……

接下来,朱由校下旨让毕自严顺位接了袁可立的班。

而朱燮元则补进了政事堂。

因为政事堂决策层内需要一名熟知兵务的人。

其枢密使官职由孙传庭接替,卢象升则接替孙传庭的兵部尚书一职。

在重臣的接替方面,目前的大明倒是没出现人才不够的情况。

袁可立的突然离世在整个大明自然也引起了不少的震动。

朝臣们大多都还对袁可立昔日悍然斩杀许多反对他政令的宗室、勋贵、文武官员的行为记忆犹新。

即便是现在,他们每次来到千步廊,都会想到昔日的一幕,而不禁感到胆寒。

所以,当得知袁可立突然离世后,许多只想岁月静好、不喜欢因革新除弊而大动干戈的保守派权贵大臣皆因此高兴不已。

甚至有个别与袁可立有仇的,还悄悄放起了鞭炮。

“放得好!他袁可立仗着圣宠,飞扬跋扈这么多年,可以说,比方从哲还过分十倍!宗室参政,武官掌文事,文官封勋爵,这些紊乱朝纲之事,全都在他秉政期间发生,纵观国朝两百多年历史,历任首辅秉政时,就没有坐下如此多的乱朝纲礼法事的!”

李康先在听到城中一些零星而起的鞭炮声后就不由得激动地说了起来。

“圣上要王公及王公以下到四品及四品以上的大臣都要设路祭,并凭吊,足可见圣上对其恩宠!而且他竟能善终,也真正让吾感到惊讶!不过,死者为大,有些事还是不说了,阁老家准备何时设路祭?”

李标说着就问了起来。

“仆不赶这个热闹,等那些阿谀奉承的人先设了再说。”

李康先说着就又道:“现在最让人不安的事还是学部已经由信王接管的事,信王是代表皇族的人,他这一来,只怕不会像仆一样了。”

“走一步看一步吧,毕淄川长于钱谷之事,为政柔和,于军中没有威望,他做首辅倒是不用担心过激如血流成河这样的事出现,但眼下,大量像信王这样的皇族,以及像孙传庭这样的新晋勋贵,充任要职,只怕以后的朝堂变革的还要更激烈。”

李标叹了口气说道。

……

“令各布政司提学官必须严格监督各处社学推广拼音句读之事,如果大户人家的私塾,朝堂管不到,但各社学必须这样做!一旦哪处社学没有这样做,那该提学官就直接上报撤掉该社学学正的官职!如果哪一省的提学官没有严格监督,一经本官查知,本官就奏请圣上罢他的职!”

朱由检这里在凭吊完袁可立后就立即回了学部衙门,并发布了新的部令。

然后,朱由检又向朱由校请得旨意,以微服私访的形式,开始带着护卫去各省巡视,以力求使拼音句读之法推广下去。

朱由检可谓是雷厉风行,比李康先要积极得多。

朱由校即位之初就下旨在全国各里广设社学,并对社学的管理者授予官身,并将地方建社学之成就与官员考成挂钩。

所以,如今的大明已经不再是官办社学民存实亡,私学遍地,而是官私之学并举,且随着皇帝在教育方面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官办社学在基层教育方面的规模已经渐渐有赶超民办私学之现象。

可以说,只要朱由检让各大社学都开始推行拼音句读之教育,推行拼音句读的改革就基本上算是成功。

因而,朱由检才决定亲自去微服巡视。

京师近郭的宛平县的社学此时还在以传统的方式进行教育,而对学部的部令置若罔闻。

朱由检微服巡视发现后就直接弹劾了北直隶的提学官、知县和该县的所有学正官。

而皇帝朱由校则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