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裴旻不到二十字的来信,承宗让自己的儿子,恭恭敬敬的回了一封五千余字的长篇,述说着自己对唐王朝的忠心,并且表明与李忠献的矛盾,只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小问道,他们已经自行解决,不用裴旻多多挂心。

同时也在信中表达了对裴旻的尊敬之意,敬仰之语,可谓层出不穷。

不只是如此,还让人给裴旻送来了十匹宝马良驹。

裴旻看信也为之一笑,既为伏帝难的文采感慨,也对承宗的知进晓退觉得满意。

回纥就是回纥,吸取了突厥、薛延陀的教训,在进退上很是得当。

尊敬,裴旻这里看出了惧怕的意思。

回纥身为草原民族,尊敬他一个唐王朝的大将?

裴旻可不信。

只是用尊敬这个美好的词语来替代惧怕形容出来而已,他们有多惊惧,就会表现的多尊敬。

看着架势,自己给他们留下的阴影不小呢?

只怕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他们是都不敢再跳了吧?

裴旻将信收了起来。

至于身后之事,他也不去多想。

百年之后,唐王朝真要给回纥欺负,那也是后人无能,愧对他们这些先人的付出。

这世上就不存在永恒不落的王朝,裴旻确实想华夏王朝世世代代昌盛下去,不会再有满金、蒙元那种屠戮之祸,但很多时候现实就是残酷的。

再伟大的人,也顾不上死后的一切……

裴旻在自己这一辈子,做到问心无愧,亦足够了。

回纥的识趣,让裴旻再次将心思用在了军备的整理上。

针对之前与阿拉伯的大战,裴旻体会到唐军面临的一些不足。

阿拉伯的兵种战术另呈体系,也有他们的独到之处,唐军之前以对付吐蕃、突厥、突骑施等异族或者内战磨练出来的战法应对,个别时候会有一种牛头不搭马嘴的感觉,有必要做全新的战术配合。

上一次是抢滩登陆战,阿拉伯的杀手锏骆驼骑兵未派上用场。

下一次阿拉伯定会改变方略,不会给唐王朝可趁之机。

必需要事先做好应对准备。

人无远谋,必有近忧。

李靖的兵法中也有这个道理,真正的统帅想得不应该是想打赢当前的胜利,而是下一场战役。

下一场战役什么时候来,裴旻不清楚。

但毫无疑问,裴旻已经为之入手准备了。

现今裴旻身为陇右、河西节度使,安西大都护府大都护,手中握有陇右、河西、北庭、安西四镇兵马。

其中河西军七万三千人,陇右军八万人,安西军两万五千人,北庭军两万五千人。

也即是说而今,裴旻已经握着大西北二十万兵权了。

这还不包括西域诸国的兵马,身为安西大都护府大都护,裴旻是有权力调用西域诸国的兵卒的。

身为武威郡王,裴旻这第一边帅的宝座无人能够撼动。

在东北与裴旻齐名的张守珪,现在也不过是幽州大都督,平卢节度使而已,握着三万七千的平卢军以及三万幽州军,与裴旻相去甚远。

裴旻看着四方送上来的情况。

王忠嗣在青海湖,干得有模有样,在各处要害都布置了兵马,建立城寨堡垒,他麾下的兵卒都是裴旻最早训练出来的陇右军,军事素质过硬。

“将肯德里克调出来,再将浑释之调往青海湖。肯德里克熟悉西方战术,留在我身旁我有大用,浑释之自幼生活在青海湖,他与他麾下的兵士皆是吐谷浑人,无惧青海湖上的高原反应,更适合在青海湖驻军。”

河西是裴旻亲自控制的地域,无需做任何更改,陇右裴旻也放心,陇右军都是身经百战的骁勇之士,个别老兵跟随裴旻都十数年了,战斗力冠绝天下。

至于安西、北庭……

安西军由封常清接手,亦无大碍,他跟了自己多年,也从自己这里学了不少的东西,可以掌控局面。

这时裴旻又想到了李光弼,念道:“有李光弼这个强力的潜力股加入,安西军的未来,局面也不用我操心了。唯有北庭,仙芝那里需要多多在意。”

北庭确也实值得关注注意。

原先的北庭节度使是盖嘉运,此人也算是个人物,一步步凭着战功崛起的西方大将,功劳不菲。只是他为人定性不足,功成名就之后,就开始沉迷享乐,松懈军务。

高仙芝原先就是盖嘉运的部下,正是嫌弃盖嘉运这点,才转投裴旻麾下的。

盖嘉运已经为李隆基邀请入朝,打算提拔重用,将之调往河东任职。

结果盖嘉运沉迷享乐,却自恃屡立边功,沉溺酒色,不思防务,一再拖延赴任时间,流连于长安的繁华,受到了宇文融的弹劾。

李隆基对于边帅的宠溺再一次体现,没有惩罚盖嘉运,而是亲自修书催促盖嘉运去河东赴任。

盖嘉运这才不得不动身前往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