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是个开明的君主。

同样的,他也是个智谋绝对朝前的君主。

但有的时候,他的确也是有他自己的问题。

比如大唐的未来,他一边对李承乾的激进做法赞赏有加,另一边却也对一众保守派大臣的柔和政策从善如流。

而这也是最让李承乾觉得无奈,觉得闹心的地方。

实际上,换位思考一下,便能理解他的苦衷。

就如同在一家上市公司上班一样。

这上市公司的老板是你的父亲,而你担任的是ceo的角色。

而你,明明知道投资房地产会赚的盆满钵满。

但你老子非得要你去投资那些夕阳红的工业制造业。

原因无他,就是因为这些产业虽然赚的少,但却能一直看得见利益。

而此时此刻,听闻李世民的话,李承乾忍不住摇头苦笑出声。

他也知道,如今的李世民是真的年岁大了。

已经年近四十的他,其实早已没了原来的冲劲。

他现在想要的,就是想着在自己从政的最后这段时光里多给民众留下一些好印象。

从而扭转他之前因为发动玄武门之变,而在民间留下的那已经黑到了极致的形象。

当然了,这也不能说李世民的私心重。

实际上,他这也是在给李承乾留机会。

毕竟,大多数人都不会记得某个人在某年某月某日做出了怎样的大事儿。

他们只会记得,在某个时期,某个人做了什么。

而李承乾作为太子,也更是如此。

往后的时光里,或许有人知晓,他李承乾为大唐的恢弘立下汗马功劳。

但若是细究其中内情,很多人怕也都会将这些归功到李世民的开明上。

毕竟,不是这个君主的开明,他太子就算再牛,总归也还是个太子,无法主导一切。

而李世民这些年,不论是依仗李承乾也好,还是依仗他自己也罢,为这天下做的已经很多了。

他在位期间,不仅让大唐的领土翻了一倍有余,更是将大唐期内的科技与工农业发展到了一个前不见古人的地步。

而他也注定要被历史所铭记,并且会被放在那至尊的位置上膜拜。

可是换而言之。

他身上的光环越多,李承乾身上的光环也就越少。

正如大明王朝的朱棣与朱高炽父子一样。

这天底下的人,只会记得是朱棣以一己之力抗衡北伐的中央军。

但天下人却不会记得,在北伐军攻来时,是朱高炽以身家性命死守北平。

这天底下的人,只会记得是朱棣南征北战为大明打下数十年的太平。

但天下人却不会记得,在朱棣南征北战之时,治理天下四方的是朱高炽。

这天底下的人,只会记得是朱棣修造永乐大典,为后世学者提供研究历史的材料。

但天下人却不会记得,修造永乐大典的钱,是朱高炽一文一文省出来的。

而李世民虽不知道后世所发生的一切。

但作为一个父亲,作为一个皇帝老子,他是真的想让自己的儿子更好。

所以当下,即便是他对李承乾的提议很动心,他也依旧说出了要从长计议的话。

而这些,李承乾自然也是知道的。

他本不应该说什么,毕竟这是他老子为他着想。

可此事事关重大,甚至关乎到大唐的未来,他不敢,同样也不想保持沉默。

当下,他直朝着李世民道:“父皇,此事绝非寻常之事,不能从长计议。”

“毕竟,我国停滞发展,别国不会。”

“若是一直以胜利者的姿态自居,早晚有一天会被人超越,会被人以科技碾压。”

“当初,崇义率领我大唐子弟兵讨伐百济的场面您也是看见了的。”

李承乾直朝着李世民拱手说道:“儿臣也是真的不希望,有一天会有敌人以同样的姿态来讨伐大唐。”

“太子殿下,您此话有些言重了吧?”

这时候,刑部尚书郧国公张亮忽而站了出来。

他直朝着李承乾道:“且不说,当下我大唐已经结束了全部战争。”

“就算如太子殿下所言,再度燃起战争又如何?”

“当初我大唐起事之时,不过万余兵甲,便敢与暴君死战无休。”

“如今我大唐有兵丁百余万,又怎会惧怕那些所谓的敌寇?”

郧国公张亮也是直朝着李世民道:“陛下,臣觉得,此事大可从长计议,慢慢来即可。”

张亮那也算是个狠人了。

他不仅是李世民亲自排列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武德九年时,李世民与李建成的矛盾激化,大有愈演愈烈的态势。

张亮奉李世民的命令,前往洛阳秘密联结山东豪杰以备局势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