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服饰公司成立时间还是非常早的,而且一开始成立的时候,内部就开启了再学习计划,这么多年过去,就算是普通的员工,都具备了很强的学习能力。

虽然那时候中国教育公司还没有成立,但是并不妨碍他们内部制定学习课程,虽然效果可能没有中国教育公司提供的内容好,但是至少起步比较早。

根据他们的内部测试情况来看,现在他们内部员工的知识层次普遍达到了初中毕业以上水平,这和当初有着很大的差距。

当初进入公司文化程度比较高的都是城市居民,基本的识字能力还是有的,而来自农村地区的员工,甚至很多都是不具备识字能力的。

因为那个年代,男孩子具有较好的教育条件,女孩子如果不是家庭富裕的话,基本上是没有机会上学,这种情况在农村非常的普遍。

而作为服饰和纺织企业,招收的女员工数量要远远大于男员工,情况比起其他的公司肯定又要差很多,这也是当初推进内部学习的初衷。

那时候他还没有考虑那么长远,也没有构建知识性社会的想法,就是单纯觉得这样的情况非常不好,必须要提供再教育的机会,提高旗下员工的知识水平。

八小时工作制的执行,给员工留下了大量学习的时间,并且为此制定了相关的奖励政策,让学习努力的人获得的收入更多。

很多原本就不怎么爱学习的人,为了更高的收入,也不得不从最简单的识字开始,只是那时候没有智力牛奶,学习还是比较费劲的,很多人花费一年的时间才认全2000字。

82年底到86年,这三年多的时间,从当初平均学历只有小学2年级的水平,提高到了小学4年级的水平,进展还是相当缓慢的。

唯一比较欣慰的是,这么长时间里面,企业终于没有了文盲,这其实是巨大的飞跃,也为后面的继续学习提供了非常不错的基础。

从86年开始,由于智力牛奶的普及,以及中国教育公司提供的更加科学合理的在线教育课程以及完善的在线私人教师,让学习进度开始突飞猛进。

短短三年左右的时间,就让他们的平均学历从原来小学4年纪的水平,提高到了初中毕业的水平,进步是非常快的。

根据学习调查数据显示,员工平均在线学习时间每天达到了4个小时,并不比全日制学生的学习时间少多少。

而且由于是成年人,学习更加的自律,加上和实实在在的利益挂钩,学习的动力更足,学习效果会更好,所以能够取得这样成绩也是合情合理的。

这种奖励制度,未来也是存在的,就算是发钱,也不全是平均发,会根据员工的学习情况、对企业的贡献等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也就是说如果有员工离岗之后,就好吃懒做,一点都不思进取的话,那么他们的收入和努力的人的收入会逐渐的拉大。

虽然这也会造成财富的不平等,但是他认为这是合理的,如果努力学习和工作的人收入却和好吃懒做的人收入是一样的,那社会才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我们必须要允许差距的存在,只是需要控制一个度,如果这些收入都是自己对企业做出突出贡献得来的,那更应该值得奖励。

至于像聆讯科技公司这样的企业,如果替换岗位的话,那么根本就不需要机器人,全部由人工智能自己就可以全部搞定,这个和其他的行业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所以这样的企业,就不能以机器人岗位数量来分配利益,这也是他不从这个企业开始的原因,因为他们需要不同的分配模式。

但是又不能单纯的以企业收入多少百分比来分配,如果这样分配的话,那么就意味着离岗员工获得收入比其他企业要高得多。

毕竟他们这是服务业,如果去除人工成本的话,他们的利润率是非常高的,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在没有做出突出贡献的情况下,无缘无故就比别人收入高,是非常不合理的。

所以针对这些企业的利益分配,是需要放在整个企业群或者是国家层面来思考,而不是单纯的依靠企业内部利益分配的方式来进行。

也就是说,如果真的要针对这些企业分配利益,就必须要拿出相当一部分利益给其他企业的员工,以便达到总体相对平衡的状态。

在他的理念当中,如果抛出员工创造的利益,基础利益分配,不管你是什么岗位,什么职业,分配到的利益基本上是一样的。

在基础利益分配的基础上,在考虑知识层次、个人贡献等因素,进行利益再分配,将来主要的收入差距,就体现在这个上面。

也就是说,基础收入在未来算是低保,想要获得更多,就需要拿出更多的精力用于提升自己,同时也需要对企业和社会做出贡献,啥都不干,就只能领取低保。

只是这个贡献体系的建立,却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不停的摸索,建立完善的贡献体系,也是今后长期的工作。

毕竟每个时期对于贡献的定义和看法是不同的,贡献体系也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