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系统主要由移动台、移动网子系统、基站子系统和操作维护中心四部分组成。

手机就是一种移动台,叫手持台,移动台还包括车载台和便捷式台,这是用户能够直接接触的整个gsm系统中的设备,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户识别模块(sim),使用gsm标准的移动台都需要插入sim卡,只有当处理异常的紧急呼叫时,可以在不用sim卡的情况下操作移动台。

其他几个组成部分读者也一般接触不到,这里就不作介绍了。说回赵一这边,现在他手里就拿着一部移动电话,和前世的老人机很像,功能只有打电话和发短信,暂时没有上网功能。

虽然以前世的眼光来看,确实丑不拉几的,但是在这个世界,目前则是最先进的了,香港电影中的大哥大,重两斤,拿在手里简直是个累赘。

由于内地还没有1g网络,也就不能够使用大哥大,赵一也就没有买,但是他身边的卫星电话也是不小,几乎和大哥大没什么两样。除非出远门,不然肯定会丢在家里。

按照赵一的设想,通信公司未来就是卖这些移动设备,即将收购的电讯运营公司则是单独一个公司,如果仅仅是这么丑的手机,怕他们会在后面激烈的个人移动设备竞争中败落,于是就亲自将后世很多经典设计给画了出来,让他们根据市场反应,逐步推向市场。

然后就是试了下通话质量,给侯为贵打了个电话,还别说,通话非常清楚,不似大哥大总是发出滋滋的声音,那东西抗干扰性特差,而且动不动就没信号,除了装b,其实用处真不大。

确定了这边没什么问题,赵一就回到了家,然后打电话给投资公司,让他准备收购香港电话公司和香港大东电报局,他们一个是具有市内电话专营权,一个则是由国际电话专营权,两个都收购后合并成香港电讯公司。

然后在让投资公司看看有没有机会收购汇丰银行,他们的股份其实很分散,也是在多地上市,如果有耐心的话,一家家地去谈,还是能够成功的,只是在没有决定性的优势之前,需要通过众多的马甲公司操作。

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当自己收购到的股份超过三分之二,然后就合并进入董事会,到时候要怎么处理完全就看自己的心情,如果让自己不爽就给他私有化也不是不可能。

本来还想着看看能不能入股或者收购其他国家的电讯运营商,但是目前的资金量有点少,而电讯运营商的市值都不低,还是等到香港这边的事情处理完了在做考虑。

给彼德安排了任务之后,赵一又写了份报告递给了国务院,说明自己要收购香港电话公司的事宜,还有准备考虑收购汇丰银行的事情。

至于为什么要让国务院知晓这些事情,是因为目前中英正就香港问题进行谈判期间,这些影响香港资本格局的事情当然需要政府知道。而且赵一认为这些商业行为也没必要瞒着政府,以其到时候产生误会,还不如现在就将事情说清楚。

特别是在报告中提到了恒通通信公司开发的2g技术已经成熟,但是苦于没有进行商业化的网络进行实验,所以才有了收购香港电话公司的想法,而且还可以提高香港回归后的通信安全。

至于收购汇丰银行的理由,则是因为自己需要一个遍布全球的金融机构来管理自己的海外资金,他的海外资金规模虽然国家不知道具体的情况,但是就这几年的投资规模就可以看得出来,肯定是很庞大的,确实有这个必要性。

还有一个理由则是汇丰银行具有香港的发钞权,另一个具有发钞权的是渣打银行,这两个银行都是英国私人银行。目前中国银行香港分行还没有获得港币发钞权,这个要到1994年才有。

这些理由说的有理有据,于国于民都有利,按理来说国家是不会有什么意见的,并且这也可以算是正常的商业活动,在国际上也没什么问题。只是希望国家能够在关键时刻,也就是香港政府阻扰正常的商业活动的时候,能够表示一下就行。

说心里话,香港电话公司如果不是他有市内电话专营权,赵一都懒得收购它,它的电话市内电话专营权在1975年延期二十年,也就是需要到1995年到期,在此期间,是不允许其他公司经营市内电话服务的。

目前在香港拥有200多万条正在运作的电话线,由于市场就这么大,所以市值并不高,而且其后世在1984年就被英国大公电报局收购了。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赵一动用了内地的一些关系和包玉刚、霍英东等人接上了话,让他们帮投资公司收购香港电话公司,然后在转给投资公司,投资公司会支付给他们经办费用。

经过这么一番操作,加上收购金额比较高,香港电话公司也有这个意愿,所以在短短的15天的时间里面就收购完成。

然后就是宣布退市,并改名为香港电讯公司,然后让人力资源公司物色公司负责人,会计师事务所接手公司财务,而律师事务所负责后续法律问题。

总之所有方方面面都有人去处理,赵一甚至都没有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