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道宿州,刘桀的家乡。

书堂里,数十名十三四岁的少年,翘看着上方,老族长刚刚还在那里兴致勃勃的讲着课,刘光急匆匆而来,送来一封书信,整个课堂顿时陷入到一片寂静之中。

刘桀静静看着手中的书信,信是从京城传来的,三子刘光辉亲笔所书。

刘光看到父亲拿着信的双手,正在剧烈的颤抖着,脸上有着惊骇之色,心中顿时惊异万分,在他的印象里,不管面对何种状况,父亲从来都是风轻云淡,面不改色,从未像现在这样,绪表露在脸上。

看完手中的书信,刘桀双手一松,信飘落在地上,整个人陷入到失神状态,口中喃喃自语着:“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

刘光看了父亲一眼,随即弯下,捡起书信,细细看去,信中只有十三个字,杨家大火,杨道嗣及杨吕望故。

刘光失声道:“杨道嗣竟然死了?”

刘光的出声,顿时让课堂上的众人,带来一片哗然,议论纷纷起来,更是有一名长相与刘光颇为相似,有着英武之气的少年,站了起来,大声问道:“祖父,杨道嗣真的死了?”

刘桀已经从失神的状态之中恢复过来,看了少年一眼,沉声说道:“静声,读书。”

说罢,刘桀迈步走出了书堂。

“父亲,杨道嗣死,京城的局势,恐怕要有大的变化了。”

刘光追了出来,急声说道。

刘桀摇了摇头,没有说话,停下步伐,沉思良久,最终说道:“准备马车,我要去丰京一趟。”

刘光掺扶着刘桀,担心道:“父亲,去往京城六七百里地,您的体....”

刘桀长叹一声,神落寞道:“老夫与杨道嗣争了一辈子,是政敌,也是知己,如今他死,我应该去看看他。”

见刘光还要在劝,刘桀沉声道:“不要说了,准备好马车,明一早,我就赶往丰京,让你大哥随我一同前去。”

刘光苦笑着点了点头:“是,父亲,孩儿马上去准备。”

.............

造化弄人,杨道嗣的妻子甘氏刚死没几天,一场大火,也是让杨道嗣随她而去了。

杨道嗣的葬礼,来了许多许多人,不管是他的朋友,还是敌人,很多都是来了,杨道嗣的许多理念,或许不是所有人能够认同,但是他的为人,他的功绩,却是受到所有人的尊敬。

赵询也来了,李勋跟着一起去的,并送上了赵智亲手所写的祭文。

三天之后,杨道嗣出殡,与其妻子甘氏,共眠一处。

承平九年,三月初五。

杨道嗣的逝去,所带来的震惊,已经被众人慢慢消化,京城的气氛,也是慢慢恢复了平静,但是在民间,普通老百姓,依旧还有许多人,以自己的方式,去纪念这位伟人。

杨道嗣当政的这二十多年,京城的物价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状态,比懿、僖、平三朝要低的多,只比武宗时期略高,百姓的思想很简单,丰衣、足食,这些,杨道嗣做到了,所以他受到绝大多数老百姓的戴。

那场大火,杨炳林倒地昏迷,这一睡,就是整整三天三夜,在很多人看来,他这是伤心过度,悲痛绝,事实上,杨道嗣与杨吕望的死,杨炳林确实悲伤绝,但有些时候,一个人若是有了执念,在怎么痛苦,都会义无反顾的做下去。

房间里,杨炳林静静的坐在那里,前的桌子上,摆放着饭菜,已经凉透,他一口都没有吃,这段时间,杨炳林食不寝夜不寐,两三天,也难得有胃口吃上一顿饭。

房门被推开,杨诚久走了进来。

“六弟,父亲已故,你要保重体。”

杨诚久走到杨炳林对面坐下,看了一眼桌子上的饭菜,摇了摇头,轻声劝慰道。

杨炳林沉默不语,良久,这才说道:“四哥,今朝会,可有议论出个所以然?”

杨道嗣死,在他之后,杨家这艘大船,该由谁接掌,这是一个重要的议题,他的韩国公爵位,其继承者,自然就是杨家下一代族长,而这个爵位的归属,要由赵智与大臣们商议决定,另外一方面,杨家内部,也是开始推举新的族长,有几个人选,但具体是谁,要等代州老家的一些老一辈杨家长辈到达丰京之后,共同讨论决定。

杨道嗣一共七个儿子,幼子杨吕望过继给六弟杨道安,如今随同杨道嗣一同葬火海,长子与次子相续病亡,没有活过二十岁,老三杨或己,四子杨诚久五子杨幼安,以及老六杨炳林,其中三子杨或己有残疾,一直在老家生活,无法为官,自然也就无法继承族长之位,除此之外,剩下的三人,都是有继承杨家族长的资格,毕竟,他们都是杨道嗣的前后两个正妻所生,并非妾生子。

杨炳林在这几人之中,年龄、能力、声望都不是最佳,但是大的家族,族长继承,以上这三点,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血脉,养病的母族是山南甘氏,山南七个节度使,山南甘氏占据其二,在山南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妻族,江南吴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