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反围剿的首轮战斗,是在空中打响的,严格来说,应该是发生在机场,更严格些的话,还不能算是你来我往的战斗。

八月十二日清晨,兴郭县北部的崇山峻岭之间,赣西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东谷,此时正处于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之中。

太阳还没有冒出东边的山头,大家只得在机棚和跑道边架起一盏盏煤油灯,昏暗的灯光下,是十多名地勤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做着起飞前的准备工作。

部署在此的一共是九架飞机,正好是一个中队的编制,一年的时间过去,新培养的飞行员已经足以支撑起原先的两个航空团,之前机多人少的局面也就不复存在了。

只不过受限于燃料的供应,航空部队的规模没能继续扩张,依旧是24架战斗机,倒是像波-2这种耗油较少、学习便捷、供能多样的教练机,整个苏区的存量还是比较可观的。

更何况如今锐京的工业发展进度相当不错,起码可以仿制一些简单的木质、布质器件,甚至像是高强度钢制框架这种“高大上”的玩意,多花些功夫也不是做不出来。

所以就在今年初,使用程刚提供的发动机、航空仪表等关键部件,由工人们自己组装出来的第一家自产飞机,已经成功试飞。

后续大家的计划,便是将先前淘汰下来的飞机引擎进行维修再利用,然后不依靠新的援助,制作出一台更加“国产化”的飞机。

不过在这件事上,机械厂航空车间的工人,可能还得面临其他车间的竞争。

毕竟就在一个月前,使用报废引擎制作成的煤气发动机,已经成功装上了一艘木质货船,此时正跑在以绵江、贡水、梅江为主要航道的交通线上。

从地图上看,由北向南通过锐京的壬田河(绵水),在会昌与发源于寻乌的湘水交汇后,转而向西北进入于都境内,并在于都江口接纳流经宁都的梅江,最后进入赣江。

所以在中央苏区已经囊括了锐、会、于、宁四县的情况下,这条水路的重要性自然不用多提。

更何况因为今年气候的缘故,赣南这边当然不至于遭受严重水患,反倒是水位上涨,带来了运量提升这个意外的结果。

之前可能还得担心水流湍急,导致传统的人力乌篷船和帆船在运输途中发生意外,但在解决了动力来源后,新式机帆船便有了用武之地,甚至还能拉着一长列拖船前进。

此外,眼瞅着报废的m11发动机,只要添加了煤气发生器并进行适当加工修改,就变成一台马力虽然大打折扣,可是不用消耗汽油这一重要资源的动力器械,铁路车间的工人们也动起了脑筋。

要知道,波-2附加的这款发动机,常规输出可是达到了100马力,放在天上或许并不起眼,但在地上,哪怕折到六成,也能勉强够用了,至于到了水里,甚至三十多马力也能拖得动。

相比于笨重的蒸汽车头,就算加上了煤气发生器,以及相应的冷却装置,内燃机还是轻了不知道多少,除去娇贵了些外,也没得其他值得在意的毛病了。

也是现在工人队伍的技术逐渐提升到了一定的层次,而苏区的整体工业规模又没有发展到重型工业的水平,再加上报废引擎这一重要的工业物资,才有了如此土法上马的手段。

当然程刚在其中提供的技术援助也是不容忽视的,毕竟里面的一些关键要点,光靠工人们自己去试验的话,还不知道需要付出多少经费和时间。

顺带一提,程刚可是忘不了当初自己提出这些要求时,42位面那几个工程师对他露出的表情,惊诧中带着股好奇,好奇里又透露着愤慨,简直无法形容。

对此程刚倒并不在意,从一开始他就打算以航空工业为着力点,逐步培育整个交通乃至重工业的种子,如今不过是才刚刚起步而已。

人家是由地上往天上逐渐进步,而这边却是反过来,从天上往地上逆向发展,看似违和,却又是顺理成章。

所以作为整个产业的起点,程刚在飞机援助上投入重注,也就成了必然的结果,更不用说航空部队在战争中发挥出的绝佳作用,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潜力。

在回到东谷这座临时修建不久的机场,此时还在继续忙碌着的地勤们可能不会想到,自己手里的这些飞机,在未来还可能焕发出别样的风采。

“完毕!”“没问题了!”“准备起飞!”

检查完成,扳动螺旋桨发动引擎,随着轰隆的噪音接连响起,起飞前的一切工作均已准备就绪。

此时,太阳还未从东方升起,天空透露些许折射过来的光线,蒙蒙亮的黎明时分,正是出其不意的好机会。

已经在机舱内等待的飞行员们,朝大家竖起大拇指,然后深吸了一口气,飞机在他们的操作下,缓慢地移动起来,接着越来越快,最终升上了天空。

这次出战的是两支小队,正好6架飞机,全部都是伊-5改(在这里被称为歼-1)。

伊-5改是苏区唯一的战斗机型,现实中并不存在,或者也可以视为伊-